第一次嘗試印刷術就大獲成功……好吧,小獲成功,這無疑是很讓宋言感到振奮的事情。
雖說得到的技能書只是“殘缺級”,但也足以證明這條路是正確的,完全可以繼續嘗試下去。
宋言先隨手一拍,先把技能書用掉,等到金光消失,才翻開裡面的內容進行檢視——被宋言用過的技能書,依然還是正常的經文,是可以被其他人閱讀的。
簡單看了下經文的內容,宋言也不得不承認,“殘缺級”這個判斷是合理的。
按照宋言的經驗,技能書的等級判斷,基本上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內容本身所代表的水平,二是使用者的學習難度。
前者自不必說,宋言所寫的是大光明寺嫡傳版本,絕無可能出現錯漏,只是沒有配圖和註釋而已。
配圖是因為勾畫太過麻煩,在銅板上製作效率不高,註釋也是一樣,註釋字數幾乎是原文的三倍還多,有這工夫去製作,還不如多做幾版。
而且這也是從方興書院得來的經驗,字型較小的註釋,以及經常出現細小線條的配圖,對於書板本身的壽命影響很大,會大幅減少印刷次數。
說白了,連普通文字都儘可能印得線條較粗,就是因為細線容易損壞,受損率過高。
另一方面,宋府這幾個下人畢竟是生手,印刷的時候也容易出現用力不均勻、墨跡沾染,甚至是手抖之類的問題,印出來的成品自然品相一般。
不過這些都是可以改進的小問題,宋言估計將這些細節完善之後,一份易筋經提供百來點經驗,應該不是難事。
宋言緊接著便將僕人全部趕去鋪紙,自己則親自上手開始印刷。
反正二十塊銅板已經分割完畢,他可以憑藉內力將之一同蘸墨、壓印,並且確保用力均勻,印刷效果也絲毫不比人工來得差。
一個時辰之後,幾名僕人和侍女已經輪換多次,一個個累得腰痠背痛,儘管只是負責鋪好紙張,卻也不是很輕鬆的事。
反而宋言內息近乎無窮無盡,依舊是一副神采奕奕的模樣,但隨後他也不得不停下手來。
因為銅板被他用壞了,在一次壓制當中,一塊銅板上的部分字型突然崩斷,這代表著整塊銅板都成了廢品。
“大周用的是重墨,侵蝕性比想象中還要強一些,哪怕是我以內力製作的銅板,也只用了六百次不到……”宋言心中一直在計數,這時候不由默默搖頭。
內力製作比純手工更方便高效,同時對銅板的保護性也更好,但面對油墨侵蝕的時候,歸根結底還是看書板本身的材質。
不過接近六百份的易筋經,對宋言來說也已經足夠了,他揮手將僕人、侍女們都趕走,然後才捧著一堆易筋經“殘頁”跑到院子裡。
片刻之後,一道篝火在宋言的小院裡徐徐燃起,他又開始了拍書和燒書的活動。
在北地混了半年,宋言太知道大光明寺的底蘊如何,他現在還不敢公然拿易筋經出去售賣——私下傳出一些皮毛無所謂,拿全本出去賣的話,性質就變了。
哪怕六扇門拿到完整版的易筋經,也是不敢拿去賣的,頂多偷偷給麾下捕頭學習。
所以製作出來的易筋經,註定只能成為宋言的“狗糧”,實打實的賠錢貨。
之後想要繼續印刷更多的易筋經,投入大筆資金是必須的,但也不能坐吃山空,得先依靠售賣其他武學斂財,再拿錢砸到易筋經這個坑了。
心中這樣想著,宋言手上的動作卻不慢,一本本粗糙裝訂的易筋經被吸收,然後丟到火坑裡。
直到某個臨界點來臨時,宋言的動作猛然一頓,一股莫名的感覺自心中騰起,彷彿有什麼東西被打破了,一道清涼自眉心處開始擴散到四肢百骸。
他忍不住低頭看了看地上,易筋經已經只剩下幾十本,於是宋言明白了這種變化的來源——易筋經突破100級了!
100級的易筋經是什麼體驗?
宋言現在很難用語言去描述,但他至少知道一件事,這並不是直升神海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