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又不知從什麼地方傳出的流言,說是之前死的那個顧大就與安平王府的下人有關。現在想想,顧大的死沒準就是因為什麼原因得罪了安平王,所以才被人滅的口!
流言一起,頓時傳的滿長安人盡皆知。
聞風而奏的御史們聽說此事,轉天就熱血沸騰的將這舅甥二人彈劾了。
老皇帝見看著眼前堆積如上的彈劾奏章,頓時氣不打一處來。當機立斷就命內侍通傳了這兩人進宮面聖。
安平王在皇帝面前連連喊冤,說那些都是有心人傳出的流言,故意陷害他。
陳昭然也一同附和。
那皇帝老子本已經讓察事廳查明瞭真相,只要這二人乖乖認錯,他就準備大事化小了。沒成想這兩人一唱一和連連喊冤。可把皇帝氣壞了!
這兩個蠢貨,真以為察事廳都是吃乾飯的不成?竟然還在他面前上演這樣的戲碼,真以為做皇帝老子的這麼閒嗎?
皇帝一發怒,懲罰就下來了。
事後聽說,安平王被罰了半年禁閉,沒收了三年俸祿。
而陳昭然也由左衛大將軍降為了左衛將軍,直接替上了流放那位的空缺。同樣被罰了兩三年俸祿。
陳貴妃聽說此事,在皇帝面前哭鬧了好幾日。本就身體不好、煩躁易怒的老皇帝見此,直接也把陳貴妃關了禁閉。下令,沒有聖命不得擾駕。
一直以來頗受聖寵的陳貴妃哪裡受過這等待遇,當場就被嚇得閉了嘴。梨花帶雨、我見猶憐的跟隨內侍回了自己寢宮。
皇上也納悶了!一直以來他都覺得這個安平王是個聰明識大體的,雖不是皇后所出,文采武略樣樣都拿的出手。相比之下,皇后所出的長陽王,就顯得略遜一籌了。這也是他在兩個皇子之間猶豫不決的原因。
如今這兩個案子,倒讓他看到了安平王不為人知的一面。
或許,以前是他一葉障目了。
皇帝年老體衰,太子之位空懸。如今有能力勝任太子之位的一是長陽王,皇后嫡出皇子。其次就是安平王。其餘皇子不是資質平庸,就是太過年幼。
可是長陽王自幼體弱有隱疾,國舅府又沒有什麼實權,除了皇后娘娘偶爾有所關照,基本沒有籠絡住多少朝臣。
反觀安平王這邊,母妃陳貴妃自打入宮就聖寵不衰,外有孃舅在宮中任要職,岳家還是杜國公府,大舅哥是威名遠播的駐北將軍,妻舅是朝中砥柱吏部侍郎。可以說,安平王除了不是皇后所出,在朝中的實力,基本完勝長陽王。
因此,不只皇上看好安平王,就連朝中不少大臣都暗中支援他。
近一兩年來,本以為太子之位必是安平王囊腫之物的官員們,同樣因為最近發生的兩件案子,想法悄悄有了些轉變。
他們並不關注那兩件案子是不是真與安平王有關,而是在意皇上對安平王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