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河浩浩蕩蕩數百里,以捕魚為業的漁民成百上千。
在水上討生活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風浪暗礁水獸水賊,乃至潛藏在河裡的詭異,時時刻刻都在威脅著他們的安全。
像孫伯這樣打了四十年魚,依然還能操槳撒網的老漁夫,無疑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
他的閱歷豐富無比。
要知道打魚屬於技術活,搖櫓行舟、探水尋蹤、撒網垂釣,樣樣都需要經驗。
正常情況下,一位老漁夫用一生時間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是絕對不會教給外人的。
教會徒弟餓死師父的道理,放之諸界皆準!
但不知道陳志澤用了什麼樣的手段,讓孫伯甘心情願地對張遠傾力相授。
沒有半點藏私。
剛開始,孫伯教給他的是搖櫓的技巧。
因為陳志澤半賣半送給張遠的新漁船,是一艘烏篷搖櫓船。
櫓不受風力、水深限制,是效率最高的人力行船工具。
這櫓安置在船尾,櫓上鑲嵌著方塊耐磨硬木——櫓墊,中間刻挖出一個半圓形洞,套在固定於船尾的支鈕上。
船櫓扁平的一端伸入水裡,把手的一端用麻繩系在船幫上。
需要搖櫓的人手握著櫓用力向前推,往後拉。
櫓伸在水裡擺動划水,推動船向前進!
這說起來很簡單,看起來也不復雜的樣子,但實際上手操作,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張遠用了三天的時間,勉強掌握了搖櫓的技巧。
結果孫伯驚為天人!
因為他當年可是花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才熟練地掌握了這門技術。
而張遠實際上每天練習的時長很有限。
接下來的日子,張遠每天一大早來到碼頭跟這位老漁夫會合,登船搖櫓下河,學習捕魚的方法。
他通常都在鯨堡前面的河灣下船,再前往塢堡木人房裡苦練驚濤掌。
到了下午的時候,張遠重新回到河灣這裡練習水性。
同時尋找上次碰到的超凡生命體。
晚上回到家,他還需要繼續練習磐石樁功,浸泡藥浴打熬皮肉。
一點一點地提升自己的氣血和實力。
日子過得充實無比。
一晃已入秋。
這天早上,天剛矇矇亮,張遠搖著漁船駛入了平靜的河灣。
他將船櫓交給孫伯來掌控,自己來到船頭,一把抓起擺在甲板上的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