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大殿之內,百官緘默,眾人面色凝重。
今日是儲君人選揭曉的日子,此時無聲勝有聲,每個人沒有說話,每個人的表情之下的眼神,卻已說明了許多。
袁廷貞胸有成竹,作為內閣首輔的他,若是沒有一點乾坤手段,豈不令人笑話。任你用了各種手段,只要是拼人數,他袁廷貞還沒有怕過任何人。
做了這麼多年的官,別的不好說,門生故吏數之不盡,朝廷裡多半都於袁廷貞有著或多或少的關係。
如今他又身在中樞,深得!永寧帝的信賴,玩個票數,那還不是手到擒來之事。
自如,鎮定,悠閒。只等著司禮監的黃安將統計的票數呈上來,那一切就有了定數。
永寧帝幾位皇子皆在殿中,他們奉召而來,便是晉王和瑞王也在列隊當中。小禹王躲在五位皇兄之後,有些兒膽怯。畢竟這是他第一次參與朝會,面對著文武百官和大殿內的莊嚴肅穆,禹王不知所措確實人之常情。
李冰站在禹王身後,瞧著張憲腿腳有些兒發抖,微微一笑,輕聲道:“禹王殿下,這裡是聖人主政天下之地,將來殿下到了封地也要管理封地內的鄉土人情。這一遭莫要擔憂,權當是演了場樣本戲…殿下且瞧得清楚便了,待會兒不用說話,不用慌張,一切聽聖人支應。若有何不懂之處,可來問臣。”
這些話,惠妃原是說過的。小張憲聞言,倍感暖心,點了點頭。
這邊莊公公例行高賀:“聖人駕到!”
永寧帝在黃安的攙扶下,一步一步踱到龍椅之前。
百官禮畢,永寧帝清了清嗓子
“諸位愛卿想來已知今日是何日子,不過在此之前,朕還有一件事要宣佈。”
永寧帝頓了頓,自莊孫明手中的托盤上取了一方寶印。寶印用黃布包裹,永寧拖在掌中,繼續說道:“朕前幾日已於司禮監和內閣商榷過,因禹王年幼,此番監國之事便將憲兒除開在外。算算年歲,禹王也已八歲了。王番雖有,卻未曾得朕封賞領地。故而特令內閣挑了一處地方,叫什麼……”
永寧一時想不起那封地名字,畢竟那是一處太過不起眼的地方,若非惠妃執意,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家還有這麼一個地方。
黃安眼疾手快,連忙提醒道:“渭溪縣。”
“噢……對,朕決議將鎮江府渭溪縣劃為禹王封地。不知諸位愛卿有何看法……”
眾人聞言,面面相覷。這能有何看法的?印都制好了,在問百官看法,那還有迴旋的餘地?皇權就是皇權,由不得你半分質疑。
永寧帝嘴上這麼問,無非是標榜自己一視同仁的態度。百官也不是傻子,都這個時候了,誰會有甚看法?找死不是?
“臣等恭喜禹王,吾皇聖明!”
聽了百官禱賀,永寧帝很是滿意:“莊孫明,這印交給禹王吧!以後渭溪縣所有大小事務,皆通秉禹王。另,調五營兩萬人,屯住境內,由禹王調遣!”
莊孫明捧會列印,跑下臺階,呈到禹王面前,
張憲不知該如何處理,卻聽得李冰低聲提醒:
“快謝恩。”
張憲連忙接了印,跪在地上:“兒臣領旨謝恩!”說話間,三叩九拜,有模有樣。只是雙手捧著寶印,有些兒酸爽。
“平身吧!”永寧帝做回龍椅,睥睨朝堂眾臣:“諸位愛卿的名單都交上去了吧!袁廷貞,你們內閣有沒有人棄權啊?”
“回聖人的話,內閣並無人棄權。臣於李大人並內閣行走共計二十人,皆早在前日交了單子。”
“好,既然沒有人棄權。黃安,念念吧……”
黃安招招手,一名小太監捧來一副卷軸。黃安小心接了,展開卷軸揚聲念道:“承聖意,統儲君之票,會票時,有聖人公正。按二品以上官員,吏部提交的總數共計二百叄拾一票,諸皇子票據如下:齊王,九十二票。
隨著黃安這一聲招呼,袁廷貞心中竊喜,九十二票,按理應當勝券在握了。
推薦下,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書源多,書籍全,更新快!
百官當中追隨齊王者,甚至開始不顧大殿上永寧帝的龍顏,相互恭祝起來。
“晉王,三票。”
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圍場行宮一事,晉王早已眾叛親離,能夠有三張票,都已出乎忠臣意料之外。也不知是哪個死忠,投給了晉王。
“康王……”念道這裡,黃安突然一頓,朝堂上,眾臣的一顆心更是提到了嗓子眼。
“九十三票!”
“甚麼?”齊王驚的忍不住喊了出來。九十三票?這麼多票從哪裡來的?是不是司禮監搞錯了?
有著這些疑慮的,並非齊王一人,袁廷貞以及那些附庸於齊王的大臣們更是驚詫不已。
早知道總共二百多票,齊王拿下了五分二。剩下的五分之三即便晉王一人不算的話,也只能夠每人一份的。可……可恰恰康王竟然比齊王多了一票,沒錯,就是一票,那麼不起眼的一票,更令人覺得這件事,一定有人從中漁利。
聽到齊王的驚愕,永寧帝抬眼問道:“齊王有何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