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有人想入股YY電子了。
對於柳倩受到的壓力,顧誠一點都沒覺得突兀和奇怪。
在華夏,國家資本對於“有軍工價值的高科技”,把握得還是比較緊的。因為這玩意兒跟網際網路不一樣。
網際網路的公司,說難聽點兒,更多是使用者和資料的壁壘,而不是實打實的科技。如果哪天國家說QQ違禁、散播違禁資訊,要禁用QQ,那10億使用者量也是說禁就禁了。微博或者某些VLOG影片網站,那也是說殺就殺,隨時可以找個替補頂上來填補空白市場的。所以國資就算毫無股權,也不怕純網際網路企業壯大。
電子業,掌握一些核心科技的公司,情況就略有不同。
更關鍵的是,電子類的行業是實業,公司市值主要靠市場資料和實際資產(包括智慧財產權和品牌無形資產),而不是跟網際網路公司那樣主要靠“對未來預期的虛估”,所以那是非常適合國內A股市場上市,然後圈散戶的錢的。
趙家人不可能不盯著。
而柳倩的意思也很明白:眼下以顧誠的能量,從來不混官場關係,想讓國院新聞辦為你所用,只怕是不可能的。除非聯絡到更多的同盟力量——用股權置換的方式。
而YY電子的估值肯定是一年一個樣,所以這兩年就算了吧。
可惜,顧誠的反應大大出乎柳倩的預料。
“我在YY電子股份本來就不多,我要是貪戀股權,當初也不會讓雷俊拿那麼多創始人團隊股了——我本來就不想做YY電子,那不是我的本業,我是為了摁死喬布斯,替天行道,才勉強浪費點兒精力來做這個生意的。柳姐,不要捨本逐末啊。”
柳倩果然不夠了解顧誠,聽了這番話之後,震驚地久久說不出話來:“你……你是說,你為了徹底搞死喬布斯,寧可稀釋一部分YY電子的股權?”
顧誠毫不猶豫地承認了:“當然,不過我有兩點綱領:首先,既然知道YY電子的估值在快速上升期,如果用眼下的成績來估價、入股,就免談了,一點誠意都沒有。
其次,想進場,那也得有本事,光有錢沒資源的趙家人,讓他們有多遠滾多遠。我只接受比如北斗導航啦、科大訊飛啦這些諸如此類的高科技公司,跟YY電子談股權置換,或者最多接受一些業內有技術互補的公司現金投資。只有錢的狗大戶就算了。”
柳倩鬆了口氣,內心的震驚卻依然無法消褪。
原來幾十億美元的差價,在顧誠眼裡都不叫個事兒。
“你放心,既然你有這個想法,我絕對不會讓你吃虧。不然我這個CFO還有什麼臉當下去。
YY電子在愛米手機推出之前、光靠YYmini和Kindle兩項主打業務,乃至對愛米的市場預期,在業界就獲得了80億美元的估值。而你和潘總加起來,在YY電子的股權佔比是42%——當時這個比例已經是你名下各公司中最低的了。
而那時候,業界對於愛米手機的年度出貨量預估還不到500萬臺。現在才四個月時間,已經實打實賣出1500多萬、全年亞洲總銷量預估3500萬,起碼是當初第三方機構預估的七八倍。所以現在再對YY電子進行估值,我認為200~300億美元是肯定跑不掉的。”
柳倩麻溜地分析了一陣,然後喝口水停頓了一下,一邊整理思緒繼續算,一邊觀察顧誠的反應,看他是否接受這種演算法。
消費品公司的估值,縱然是以“市盈率”為主要指標,但也絕不可能說“銷量翻倍,公司市值也跟著翻倍”。
這後面還得看市場對後勁的估計、銷量翻倍時的新增客戶質量、利潤有沒有降低。
顧誠的愛米手機鋪貨速度雖然比業界此前預估高了好多倍,但相當一部分是靠“大地震”這個偶發事件的廣告效應,這是不可複製的。而且還有大量手機是本著“人道主義的打折”降價銷售,雖然沒有傷害到品牌定位和逼格,但畢竟利潤是在極速縮水的,幾乎賺吆喝不賺錢。
這些因素,都要在估值中綜合考慮進去。
所以柳倩說“現在這個時間點,YY電子至少也值兩三百億美元”,還是挺中肯的,顧誠也接受。
從3月份的80億美元,到現在的兩三百億,怎麼也翻到了三倍多,顧誠已經滿足了。
然而,他和柳倩都知道,自己不缺錢。
如果有人想在這個點進場,起碼還得再加價。按照“預測一下YY電子未來一年乃至兩年,估值會漲到多少”,然後以那個價位來入股。
否則,顧誠完全可以不接受入股。
這裡面的想象空間就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