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的時間安排得早,也是想在飯前飯後多聊一聊。
王平江對市經開區還是比較關注的,也想聽一聽王仁懷有什麼想法。討論工作,在經開區討論和在省城討論,心態上不一樣的。
喝一點酒,撤了碗碟、殘羹,沒有換地方,就直接在包間上茶。喝著茶,王平江說,“這次到省裡來,確實是有具體工作。但我每一次到省城,都要到省開發區轉轉,感受一下那裡的氛圍。
今天上午,我辦完事情後,專程去一趟開發區。每一次去開發區,都覺得開發區在變化,實力不斷晉升中。
我在想,柳河市的經開區也成立十年有餘了,我們的體量一直在維持在那個水平。到底是什麼原因?
地域因素、歷史因素、經濟實力?還是我們這些管理者的能力所限制?
我想,你們三個既然到省黨校學習,學員多,來至於不同地區,平時可討論這個問題,也可思索或比較各地之間的差距因素。”
提到經開區的問題,對王仁懷而言,那就是他身上的工作。經開區的元件對柳河市而言,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是要經開區成為整個柳河市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但這十餘年來,經開區自身的求活都做不到,要市裡反哺,更不要說引領地方經濟建設。
但經開區又不能撤掉,這是地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假如這時候撤銷,過一些年重新建設,代價會更大。
“王常委,對於經開區的情況,我們內部也是經常討論。想找到一條破局之路,也曾到外地取經、參觀、考察,想引進新的理念,實現慢跑前進。
不過,這些年來一直都沒見到成效。深究其原因,各種因素都存在,又都不夠凸顯,解決問題的辦法一時間依然找不到。
王市長,是不是我們一直處在習慣的思維裡,沒有突破出來?”
王仁懷明白王平江對經開區的瞭解程度,沒有迴避問題。
“這個問題我也在想,確實不容易突破。在國內,類似我們經開區的情況還比較多,都處在尷尬的狀態中。
剛才我提出的要求,也是市裡對走出柳河市的幹部給予的一個任務,力爭找到切實的突破點,實現我們的浴火重生。
再新鎮長,你對市經開區有什麼看法?”
楊再新笑笑,有些沒奈何的樣子,看了看王仁懷,又看看王平江,說,“王市長,能不能不說?”
“那就是還有看法了,自然要說。不管什麼看法,都是看法。”王平江笑著說。
“我前後到過經開區有三次,那時候在橫折縣給縣長當秘書,每一次都是同縣長去經開區,都是去吸取招商引資經驗的。
縣裡對經開區的態度,那是高山仰止的存在。你說我對經開區的看法是什麼?記得第一次去經開區,是一個科長接待我們,遠遠看見仁懷主任,都不敢上前招呼。”
王仁懷聽楊再新這樣說,便苦笑起來,說,“楊鎮長,有你這樣埋汰老哥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