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耿一扭脖子:“我不搞經濟,不管他掙了多少錢。我就想知道,他武達跟那個港商是什麼關係?”
“沒關係!兩個人都屬於犟驢,互相看不順眼的那種。而且,聽說武達和林家已經結親了,那就更不可能跟別人勾勾搭搭的了。”
“哪個林家?”
“就那個林家。”
“哦,那武達是不敢,家有河東獅啊!”
老耿很不負責任地給林詩瀅定了位,又很不厚道地跟書記兩個人哈哈大笑起來。
一直在探頭探腦,打探訊息的龔主任,見老耿笑眯眯地從書記屋裡出來,趕緊上去打招呼:“什麼事這麼高興啊?”
老耿呵呵一笑:“我是為龔主任高興啊!剛才,我和書記碰了下頭,黨史辦那邊缺一個副主任。恭喜,恭喜啊!”
突如其來的“好訊息”,把龔主任雷得外焦裡嫩、暈暈乎乎。
說好的提拔、升遷呢?黨史辦本來就是個清水衙門,沒什麼油水可言。還是個屁事都不頂的副主任,這是提前退休的節奏嗎?
看龔主任渾渾噩噩地走了,老耿啐了一口:“小人!”
有位名人曾經說過,一個人做一次小人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只做小人,從不幹好事。
龔主任就是個很有毅力,準備堅持一輩子只做小人,從不幹好事的人。如果就此放棄了,不僅老王說好的助力沒了,還顯得咱辦事能力差,不值得培養。
我就不信了,你武達就是個金剛不壞之身,就沒有一點兒錯處?只要讓我抓住機會,非給你整出個大新聞不可。
機遇,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在龔主任鍥而不捨的努力下,還真找到了機會。
事情其實也不復雜,龔主任失魂落魄地回到家裡。剛喝了兩杯悶酒,就聽見隔壁吵了起來。
把老婆叫過來一問,才知道,隔壁老王家,為了給兒子討老婆置辦彩禮,是見天的鬧騰。今天,為了個冰箱的事兒,又鬧騰起來了。
以前都講究個結婚“三件套”。
七、八十年代結婚“三轉一響”,腳踏車、手錶、縫紉機加收音機。
腳踏車是出行工具,必不可少。
手錶是裝B神器。雖然不是那麼不可或缺,但只要有條件,是一定要買上一隻的。在人多的時候,擼起袖子,仔細看看時間,比後世掏出寶馬車鑰匙還要拉風。
最實用的就是縫紉機。在成衣不多的年代,一家人的衣服,基本上都靠當家主婦的心靈手巧,縫縫補補。
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了,人們變得富裕一點了,“三件套”的檔次和價格就相應地水漲船高了。
電冰箱、電視機、洗衣機,這三種電器,就成為了結婚彩禮的必備品。
有,就結婚;沒有,等著吧!
隔壁老王,兩口子都上班,倒也有點積蓄,“三件套”的錢早就準備好了。單位也分了房子,簡單裝修了一下,就等著兒媳婦過門,來年抱孫子呢。
不成想,臨了臨了,未來兒媳婦又變卦了。
黑白電視機,不要!
畫面失真,出個頭像都搞得像開追悼會似的,不吉利!
國產的彩電,質量不好,顏色不正,不要!我要日本進口的!
此言一出,把老王兩口子差一點沒嚇尿了!
一臺日本進口的彩電,沒個五六千下不來。不能吃,不能穿的,咱別鬧騰了好不好?就買臺國產的,好不好,姑奶奶?
好說歹說,女方才勉強同意,日本貨價格虛高,就買臺國產的吧!
好不容易解決了電視機的問題,電冰箱的難題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