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之妙,盡在這雲頭浮三字之中。
關於微醺,這是個很美妙的感覺,用句不記得在那裡看到的話來說,微醺的微字有種意猶未盡的瀟灑,而微醺的醺字則有妙不可言的爽愜。
微醺之後,著實讓人渾身鬆懈,恍若回到母親懷抱般恬淡自由。
李汝魚乾笑了一聲,對酒並沒有研究,但卻知道雲頭浮的故事——雲頭浮就是參知政事周妙書任職禮部尚書時的傑作。
周妙書就是當年那個一甲中第的舉子。
而云頭浮改名之事,據說也驚動了女帝——這還是那一次謝韻和謝琅聯袂登門討要墨寶之時閒聊出來的,當時女帝懷疑釀造出雲頭浮的周家人是異人杜康,差點沒牽連了周妙書。
杜康是誰,李汝魚不關心。
此刻笑道:“那您覺得雲頭浮三字如何。”
範姓廟祝哈哈大笑,“甚好甚好。”
抬步走了進去,又回頭話中有話的道:“小哥兒自便,若是要買香火燭蠟供奉聖人,倒也是無妨,不過這也得看緣分。”
李汝魚笑了笑,不置可否。
廟祝進去後,李汝魚看著那副對聯沉吟了許久,總覺得似乎差一個橫聯,心中隱然有所想,想要揮墨補上,卻又抓不住頭緒。
無奈的嘆了口氣,自己這才情實在比不上柳正清老相公。
走進聖人石廟。
範姓廟祝在大殿外斜靠著長椅,有一口沒一口的淺抿著雲頭浮,李汝魚從旁邊拿起一尺半的細香三枚,走入大殿。
殿內,有聖人倚石壁。
大殿頂上是七彩祥雲壁畫,不像是出自名家手筆,粗獷有餘細膩不足,不過倒也還好,沒有褪色掉落,兩側石壁,則是范文正公在世時寫的一些詩詞賦,聖人雕像背後的正壁上,僅有兩行字,卻是範文正一生寫照: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一左一右,分列聖人兩側。
聖人範文正的雕像,一身儒衫,頭戴儒巾,端的是一副讀書人模樣,一手負身後,一手捉書,目光平和望遠方。
看的不是小鎮石廟。
而是天下。
李汝魚油然而生尊崇之心,範文正這個讀書人入聖的聖人,當得起天下黎民萬世香火,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亦是萬千年後讀書人的表率。
比之提出“窮著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那位聖賢尚要高上一籌。
李汝魚手持三枚細香,在聖人雕像前的灰爐裡的辣上將香點燃,秉於額頭之間,恭謹的彎腰三拜,然後輕輕上前將香插在灰爐裡。
緩緩退後幾步,這才喟然一聲長嘆,“若范文正公尚在,天下會如此大亂乎?”
先生之心,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吾亦願如此。
心中那飄渺的思緒忽然抓住了一個念頭。
大殿外,喝得有些意思了的範姓廟祝輕笑了一聲,“範文正之才,也阻不了當今天下局勢,也萬幸範文正不是在當下的盛世裡,否則接蹤而來的亂世,範文正豈非要一生憂悶至死?”
李汝魚愣了下。
這番話的觀點並不算多高明,但一個廟祝說出來,就有些讓人揣摩了,這大涼天下果然藏龍臥虎,小小一個廟祝竟也有看穿天下大勢的遠見。
走出大殿,望著不遠處的小鎮石廟,李汝魚想了想,問出心中疑惑,“您是范文正公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