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榮學開這位主任醫師都已經這麼說了,李敬生自然不會再多說什麼。
這可是人家的地盤。
不過李敬生仍然認為患者現在只是表面風平浪靜,拖得越久,出問題的可能越高。
剛才他檢視了患者的一些實時體徵資料。
血氧飽和度明視訊記憶體在緩慢下降。
二氧化碳分壓也同樣在下降,這些都是警示訊號。
“小李,你難得過來一趟,我帶你參觀一下我們醫院的重症醫學病房。有些裝置應該屬於國內最先進的,管理模式上也有很多是從國外某島國頂級重症醫學科室與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學習過來的。”
某島國在醫學、精密儀器方面確實做得非常不錯。
雖然它從不敢稱世界第一,但是它的人均壽命,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危重症搶救成功率等資料,基本上都是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島國的技術封鎖有是有,但是多少還有些縫能讓人鑽進去。
此刻已經是晚上,重症病房內卻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忙碌著。各種儀器報警的聲音此起彼伏,醫護人員奔跑忙碌,他們就像打地鼠一樣。
哪裡有狀況,就支援哪裡。
正常情況下,通常是一個醫生配兩個護士,管三張床位。
但是因為住在這裡面的都是重症患者,有時候出現狀況需要搶救,僅僅只有一位醫生與兩個護士肯定是遠遠不夠的。這時候基本上能騰出手來的醫生和護士都會跑過去支援。
李敬生有幸在第一醫院的重症醫學科呆過一個月時間。
雖然時間很短暫,卻讓他學到了許多搶救知識和經驗。很多都是在教材上學不到的。
那裡面也是他呆過的最團結的一個地方。
很少有勾心鬥角,辦公室政治那一套。
大家都是親密無間的戰友。
前輩們只要有時間,也非常樂意指點他這個新人。
此刻看著重症病房內的繁忙景象,他彷彿又回到了六年前。只不過與六年前不同的是,他早已今非昔比。
如今參觀的是人民醫院的重症病房,更有著榮學開與連濤兩位主任醫師作陪。
這種待遇,已經不僅僅只是尊貴。
“這是我們人民醫院目前已經建成的三個重症醫學病房,軟硬體均達到了國內一流水準。唯一缺的就是人才。儘管我們每年都在努力培養人才,挖掘人才,但是既能吃苦,又具備很高醫學素養的醫生很難找。我們在招人時發現一個很嚴峻的問題,有本事的年輕人很多都選擇出國發展。
國內的大醫院面臨嚴重的兩極分化。
最頭部的醫院,普通一點的人才根本擠不進去。
像我們這種次一點的二流大院又很難把那些真正尖端的人才招進來。”
榮學開也是難得的倒著苦水。
“唉,國內的醫療大環境確實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我的同學,十個有四個在國外發展,問他們為什麼不留在國內,答案几乎出奇的一致。
國內的待遇不如國外。
國內的大醫院搞人際關係嚴重,不看能力看人脈。還有就是國內稍微大一點的醫院都特別卷。
再就是國內的醫患關係差,患者仇視醫生,讓他們覺得每天上班都像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誰也說不準什麼時候遇到個不講理的家屬,或者是暴脾氣的患者,直接對醫生痛下殺手。
李醫生這次被人刺傷,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連濤嘆了一口氣,也在吐槽著國內的一些醫療問題。
國內現在一面缺乏醫學人才,一面是人才留不住,流失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