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過!檢查結果跟您這裡差不多。”
患者遲疑了一下這才回答。
“片子帶來了嗎?”
“我得去問問我兒子!”
患者明顯在推脫。
李敬生看到患者起來時,用左手艱難的託著腰骶位置,表情略顯痛苦,暗自咬緊牙關,腮幫都凸起來了。
“慢點,慢點!”
他趕緊跑過去扶住患者。
出了醫技室,李敬生心中的不安更強烈了一些。
大清早的接到個手法正骨復位的活,他挺高興的。但是不能像魚兒一樣,見鉺不見鉤,見利不見害。
與這個患者交談時,他能感受到一絲惡意。
也說不上來,就是與各類患者打交道多了以後,一種敏銳的職業判斷。
99.9%以上的患者,前去就醫時都會對醫生抱有好感,甚至可以說是敬畏、巴結的心態。
因為他們需要醫生為其解除疾苦。
雙方本身也是合作互信關係。
古代郎中有六不醫,列在第一位的就是不信醫者不醫。
不信任醫生的病人不能醫治。
李敬生下意識的打量這個患者,臉色暗黃隱隱有點發黑,眼袋非常嚴重,都能有嬰兒的半個拳頭大了。
眼神略顯渾濁發黃。
頭髮微微湊亂,鬍子留著茬兒,應該有兩天沒刮過了。
“哎,哎,等等,掛到我衣服了。”
出門時,因為李敬生扶著患者,導致過門框時寬度有點不夠。患者的衣服不小心掛到了門鎖邊沿。
患者立刻停下,微微轉身用右手去弄被掛住的衣服。
也就在這一瞬間,李敬生赫然發現患者的右手腕位置有著一小塊淤青,還有一個紅色的小點。
這是靜脈滴注後留下的針眼。
那一小塊淤青浮腫,則是輸液後,藥物滲透所致。
他的眼神微微一縮。
僅輸液一兩次很難形成這種現象。通常需要做了留置針頭,輸液多次才會出現。
當然,也不排除有的小護士扎針技術不行,出現藥液淤堵,甚至傷到血管。
不管哪一種情況,都說明患者在其它地方輸過液,而且時間非常近。
這個最多兩三天就能自動消除掉,快的甚至一天多就行了。
李敬生這次沒有動聲色,因為這名男子年約五十歲,這個年紀的男人狡猾起來,那簡直騙死人不償命。想從他嘴中問出點什麼,太難了。
特別是對方故意想要隱瞞的東西。
更加問不出什麼。
李敬生扶著患者回到外面的診臺,故意暗中觀察這個男人的坐姿。
坐下時,男人的妻子和兒子一左一右扶著,男子的右腿略顯僵直。這個現象,李敬生在醫技室就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