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是能夠像聖境這般任意組合,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思考,去蕪存菁,加以借鑑,多多少少都會有些不錯的收穫。
況且,這麼多年蘇陽等人雖說是創造自己的大道,但也更多的是各種大道之間的運用和組合,無非就是更多的融入自身的思想罷了。
於是乎,蘇陽當真露出感興趣的神色,細心向韓正海請教起來。
起先,韓正海確實有所猶豫,不知道是否該更加詳細的教導蘇陽此法的修行,畢竟這已經涉及到聖境修行方面的核心。
但是每每想到當年對蘇陽的虧欠,韓正海就沒有再猶豫下去,開始細心教導起來。
畢竟不管怎麼說,一方面聖境確實欠蘇陽的,二來聖境的真正核心,並非是這些修行方式,則是強大的三大主宰才對。
簡言之,只要三大主宰不出現任何問題,聖境就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於是乎,韓正海也不怕資敵,對蘇陽一向掏心置腹的他,確實很詳細的說了一下聖境目前的修行方式。
拋開別的不說,單以修行方式而言,聖境確實要優於蒼穹集團太多。
甚至,放眼整個大黑暗時代,由三大主宰開創出來的,亦或者說是創世神王故意留下來的修行方式,確實十分的強大,暗藏天地之理。
故,一番向韓正海的請教過後,蘇陽確實收穫不少,冥冥之中多了幾分感應,對重新修煉回來自己的第七條大道,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
目前,蘇陽修煉的天雷大道、天刀大道、泯滅大道、參合大道、律法大道、刑典大道,這六條大道。
其中,天雷大道為大道之種,天刀大道為大道之器,泯滅大道是引泯滅之力,融合了毀滅大道、末日大道形成的大道,擁有神明之力;而參合大道則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把前面以毀滅、攻擊為主的大道,接續住先天劫雷大道為核心的另外一種力量。
比如說律法大道、刑典大道,一個主規則運用,是法則和規則融合而成,尤其強調規則的運用;刑典大道則是把規則發揮出力量為主體的大道,以刑正法,讓律法發揮作用,不會變成空口白話。
而之所以會組合成如此大道,蘇陽認為,天雷雖然以劫數為核心,但也存在明顯的規則,包含有天地運轉的定律,可不會無緣無故的把人轟殺致死,那麼天雷就不是劫數,是單純的破壞。
律法、刑典,無不都是強調規則,所謂的無規不成方圓,大概講的就是這種道理。
但,一味的強化規則,制訂秩序,這不過是“我”認為的理,並非天地之理,僅僅只是統治階級意志的規範體系。
簡言之,這只是法,不是劫,並非天道劫雷的核心。
是的,劫,才是天道劫雷的核心,也是蘇陽想要修成的先天劫雷大道,則不是普普通通的先天天雷大道。
那麼,究竟什麼是劫呢?
在蘇陽看來,從易學的角度上來說,劫是一種變易,指的是某種變數。
同時,著名的道境《雲笈七箋》也曾言:天地改易,謂之大劫。
故,在蘇陽看來,天地之間出現變化之際,自然會有相應的劫數誕生,因為這代表著某種秩序和規則的破壞。
比如說如今的大黑暗時代,對於十大惡族,對於諸天遺民,對於聖境來說,何嘗不是一場浩劫,人人都在為了生存拼命掙扎?
每當變數出現,劫數自生,天發殺機。
這是往大的方面來闡述的緣由,而小的方面便是隻個體出現變故,也會遇到劫數。
比如說,一個人做生意,遭遇到了變故,自然也會有劫數發生。
也就是說,每當變故發生的時候,就會有劫數隨之而來,大到天地,小到個人,都有劫數在身。
其中,修行者的劫數更多,幾乎伴隨著修行的增進,總會或多或少遇到一些不好的變故和劫數。
但,這在蘇陽看來,是一種很正常的事情。
皆因,伴隨著蘇陽不斷深入對劫數的瞭解,對變化的洞悉,也隨之而來對於劫數,有了一定的認知,已經並非先前那般無跡可尋。
那就是——規則!
天地有道,國有法,家有規,人有德,萬物有序,分有善惡。
簡言之,萬物自由萬物運轉的規則和定律,天道自有祂的運轉模式,破壞規則的人,就等於破壞天地,於天地無益,自生劫數。
故,當你做出不同的選擇,根據你的選擇,自有相應的因果隨身,誕生相應的劫數。
比如說,一個人常常行善積德,遵守規則,遵從秩序,當他行善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後,遇到困境,自由貴人相助,是為化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