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安全,梯子是固定在那裡不動的。
剛開始的時候,邱癲子就親自動手,小傢伙們也參加進來,抱了幾大堆瓦放在梯子附近。接著六個人排好位置,年歲越大的,上得越高,兩個最大的孩子,還上了瓦面,邱癲子當然爬得最高。
確定無誤,才開始往上傳瓦。
孩子還小,每手只能遞三匹。邱癲子不急,他這是翻整,用得不會很快,要小朋友們慢點。小傢伙們興致很高,傳遞得並不慢,不到半個小時,就上傳了近千匹。
邱癲子適時叫停,留下兩個最小的孩子在下面又搬一些瓦到梯子附近,三個孩子上了瓦面,四個人排成一線,把瓦傳遞到屋脊的另一邊去。
一般用瓦來蓋房子和翻蓋房子,都是從遠處往近處退著蓋的,這樣遞瓦的人就會越來越輕鬆,所以需要的人手也就越來越少。
這第一批近千匹瓦傳到位後,邱癲子就從最遠的簷口開始,動手翻蓋。
第一批之後,往上遞瓦的事就全部交由五個孩子,他們會用邱癲子教的‘耗兒搬家’也就似‘驛站’傳遞的方琺,分程把瓦送上來。
在農村,小孩幫大人做事,不存在著剝削童工一說。我和哥哥從三歲起就能獨立做些家務了,用刀用火上樹上房這些看似危險的事,多做一些,就變得尋常,不是不可以做的。
4★.
因為承重的關係,新蓋瓦房時,都不能從簷口開始,必須得退一步水,像魚鱗一樣一片壓著一片,從下水往上水蓋,從兩邊水面往中脊蓋,蓋完後再把兩邊的簷口那一步水補上,最後才是從兩頭往中間蓋屋脊,在正中做出峰脊收頂。這就是從低到高,步步高昇,
翻蓋房子又有所不同,因為大部分瓦片已經在位,不太影響房架承重的不均,所以可以直接從簷口開始翻蓋。
莊稼之人,不得閒。
邱癲子說是要她下去休息一下,黎杏花卻還沒有那個好命,她下去了立刻就有得忙。
要翻蓋瓦房,沒有那麼簡單,屋裡的東東,得當收的收,當撿的撿,當遮的遮,當搬的搬。一切收拾妥當後,還得準備酒準備肉準備菜和油,還得與汪老爺子商量著借用他家的鍋灶做飯菜。
這是二十世紀的八十年代前期,土地下戶才兩三年,土地上積蓄多年的肥力被充分激髮了出來,各種作物都在大豐收,單單是小麥一項,畝產就由幾年前的四百斤上下,猛增到八百斤左右,最好的二臺土畝產過千斤的不在少數。
時令正值端午節過後,三春大忙時節剛剛過,村民們很難得地有了較為短暫的時間清閒下來休整,過不了半個月,地裡的大春作物就又要加緊田間管理了。
在農村,是怕閒,不怕忙。
大家都在忙,想生點是非都沒有那些屁時間,這一閒下來呀,呵哈!逗口嘴的事就冒出來啦!
此際,新收成的小春作物:小麥,油菜籽,碗豆,胡豆等,已經入倉,汪大爺家裡也是一樣,存倉滿庫的是新收的糧食,從倉子櫃子,囤子裡換出來的陳糧還沒有來得及銷售處理,用袋子、筐子、簍子碼得到處都是。
5★.
分家後一家子就只有他們兩口子,沒有別的人手能幫得上忙,杏花嫂進了屋子就要好一陣了忙碌地收拾。
這是現實中的我年少裡親歷親為過的好年景,聯產承包,土地下戶後,土地的墒情大暴髮,小春的收成比三十年後的現在還要好。
那時父親奔波在外,大哥住校讀高中,媽媽有忙不完的後勤雜務,家裡的糧食,是以還在上初中才十多歲我的為主要勞動力,來收割脫粒風車翻曬計量入庫的,我親手所為,辛辛苦苦,每天也跟現在寫書一樣只睡四個小時,連學習都有不少的耽誤,自然不會記錯實情。
這是在現實中。在水不暖月的世界裡,那時的我才呀呀學語,幾句歪詩成了邱癲子解不開的謎,嘿嘿。
汪老爺子不知道哪去了,汪二爺三爺早早就上了龍王鎮,兄弟兩雖然已經分家立業,卻都還沒有成婚,不是說了嗎,都在眼巴巴望著黎杏花有孕哩。
汪二爺也請了一位遠房的本家,在家裡的後門旁賣肉,就叫汪大漢,牛高馬大,天生滴又聾又啞,不吵不鬧只會比劃。所以劉板筋想要買一籠心肺才只有乾等,叫囂滴沒用,除非是想打架。跟一個懆刀在手,還是在龍王鎮字圓健身中心呆過的精壯屠夫打架?誰會那麼傻?
還別說,這個汪聾子心裡超級明白,錢賬搞得清清楚楚,楞是沒有出個差錯。他也是汪二爺手下的一個寶,又寶氣又寶貝,令汪二爺又開心又省心還放心。
就因為是他,汪二爺在家裡的生意做得也很紅火,來後門上割肉的村民不少,卻並不嘈雜,真個是不聲不響滴就把錢賺了。
汪姓父子三家的房子正門都是朝著同一個方向,雁字排開的,所以才能看一家,就知道三家的風水朝向都偏了。(未完待續。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