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早上,馬小英早早就來到了門診,由於當天是週末,黃東在10點鐘也來到了門診。
這時,正有一個家長帶著孩子來診所,孩子十二三歲的模樣,雖然個頭小,但長得並不瘦弱,一直怯生生的躲在媽媽背後,門診的坐診醫生在詢問著孩子平時的飲食習慣,以及生活與學習的情況,然後為孩子建立了一個成長檔案。
又過了一會,孩子的驗血報告出來了,醫生拿著驗血報告,非常認真的研究了好一會,之後才開口道,“從孩子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來看,孩子身高不達標,不是因為營養跟不上,從血液檢測結果看,孩子也不存在任何的疾病。”
醫生眼睛一直沒有離開報告單,有時還搖搖頭,似乎是遇到了很難解決的醫學難題,看得黃東差點信以為真。
“是呀,大夫,我帶孩子都去過大醫院檢查了,也說孩子沒啥毛病,只是發育的晚一點,可別人家的孩子,個頭都竄起來了,為啥唯獨我家孩子長不高,是不是缺點啥?”家長一臉焦慮。
“嗯,正常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在130—135左右,高一點的也能到145,這孩子才120多點,的確差太多了,要是錯過了成長的最佳時期,那可是影響孩子一輩子的事呀!”坐診醫生的話,也真是家長的擔心。
“大夫,我這是看到你們這的廣告才來的,不是說咱這是專業的兒童增高機構麼,肯定有辦法是不是?”家長看著醫生不著急的樣子,反倒有些沒了主意,焦急的問。
“孩子家長的身高多少?”醫生沒回答,反問。
“你看我這165左右,孩子他爸也170以上,雖然不高,可也不算矮呀?醫生你們有什麼辦法?”家長再次追問。
“是這樣啊,這位女士,從醫學角度來說,影響孩子的身高的因素很多,先天不足呀,營養不良呀,疾病影響呀,還有基因問題,我需要詳細的瞭解後,才能下結論。”
頓了一下,又接著說,
“根據各項檢測,孩子的身體並沒有問題,這種發育遲緩,應該是基因問題,針對這種情況,金陵的兒童成長基因研究所,透過十多年的研究,已經破解了成長基因的奧秘,並且,委託金陵的知名生物製藥企業,推出了一款‘成長之星’口服液,這不是藥物,是純生物製劑,對孩子的智力和身體,不會有任何副作用,具體的功效就是透過修復孩子的成長基因,來促進孩子身高的再次增長。而我們這,恰好是這個“成長之星”定點銷售醫院,在別的地方,還真買不到。”
這些段紅辰推薦的醫生,基本都是原來不務正業的二把刀醫生,業務上一般,而且不願意鑽研,好多是因為在公立醫院混的不好,所以就跑到各個區的小門診以坐診為名,實際來賣藥,這些人在杏林高手面前啥也不是,但那一套醫學理論糊弄普通百姓,還是綽綽有餘的,而且,大醫院專業醫生的“範兒”還是能拿得挺足的。一口一個基因,一口一個再成長的,確實把家長給唬住了。
連一旁的黃東,也不得不佩服這位大哥的表演,而坐在後面的馬小英,手裡拿著小本,很認真的做著記錄。
最後,家長花了三千塊錢,買了三個療程的藥。醫生非常熱情的送一家這對母子出了醫院的大門,在門口還不住的叮囑說,要讓孩子多運動,尤其是戶外的運動,而且一定要把營養跟上,要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只有全方位的努力,才能達到長高的目的。並再三叮囑,用完藥後,一定要來複診,不能因為初期的效果不明顯,就放棄治療,只要孩子配合,就一定有效果的。
家長千恩萬謝的帶著孩子走了,臉上開滿了笑容,簡直久旱逢甘霖,按照醫生的說法,就好像這個“成長之星”就專門是為她家孩子生產的,太對症了。
黃東看完坐診大夫的“全套表演”,就帶著馬小英回到辦公室。
“怎麼樣,有啥收穫沒?”黃東問道。
“我上午看了一會,有點想法,不知道對不對。”馬小英欲言又止。
“說說看,對錯無所謂。”黃東鼓勵她。
“我覺得,單靠廣告招攬,不說效果如何,估計成本會很高,我贊同你發傳單的想法,到學校附近發傳單,效果應該不錯,我想週一的時候,趕上放學,我先帶著人去發發傳單,看看家長們反應,回頭再商量怎麼調整。”馬小英說。
“行呀,雷厲風行呀,今天下午傳單就能送到,這兩天你可以和門診的人多聊聊,瞭解一下產品,週一開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