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班後,在北華市的勝利公園內,黃東很鄭重的拉著孫冰的手;“姐,我就不去上班了,家裡有點事情,我需要回去一段時間,等我回來!”黃東有些忐忑,他不知道孫冰會做出如何的反應,萬一追問到底,他還真不知道該不該和孫冰全盤托出自己的一切。
“什麼事,重要不重要,需要幫忙麼?”聽說黃東離開一段時間,孫冰略有不捨,剛剛認識,如膠似漆,就是離開一刻,都很難接受,孫冰的表情讓黃東心裡頗為受用!
“沒什麼大事,等回來我在和你細說!”
黃東的辭職,沒有引起萬畝大造林北華分公司的任何注意,這樣的公司員工進出,原本就是極為普通的一件事。
在回到報社上班的第三天,前往蒙省採訪的劉海濤也趕回報社,在經濟新聞的報題會上,各方把所採訪的內容詳細的做了匯總:
除了萬畝大造林的所承諾的林田存在問題外,北華的幾位受採訪的投資者也全部都沒有拿到林權證,而萬畝大造林在松遼市的林田,不是問題嚴不嚴重,是很多林田壓根就不存在,也就是說,萬畝林田,很大一部分是子虛烏有。
拿到切實的證據後,報道方向如何確定,成個慎之又慎的問題,如果報道出現偏差,讓萬畝大造林抓到把柄,不但所有努力徒勞無功,可能還會引火燒身,沒有相關部門的確認,非法集資一詞絕不能輕易見報。
經過李剛和報社編委會其他編委商議決定,報道方向確定為質疑投資回報率。
2004年10月13日,由黃東執筆,李剛定稿的《投資8年賺數倍?懸!》刊發於報紙頭版,報道一出,立時激起千層浪。讀者紛紛打進電話,有一些詢問萬畝大造林問題何在的,還有一些讀者不理解,認為報紙過於武斷的否定他們的投資專案,對此深表憤怒。
在頂住各方壓力後,第二篇報道《北華萬畝大造林沒有林權證》再掀波瀾,這篇報道出後,萬畝大造林的電話直接打到北華晚報的總編辦,認為北華晚報的兩篇不實報道已經嚴重影響到他們公司的正常運營,公司將拿起法律武器,保護正常權益。
一面要付諸法律,一面萬畝大造林的工作人員迅速趕赴北華,洽談與北華晚報的廣告合作事項,並表示未來一個月將在北華晚報投放十個整版的廣告。
一個公司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讓新聞敏感度頗高的李剛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味道——萬畝大造林慌了,內裡一定存在著不可告人的事情。他決定乘勝追擊,繼續深挖萬畝大造林的幕後。
數日後,第三篇深入報道《萬畝大造林資金鍊調查》,徹底激怒了萬畝大造林公司。
10月下旬,萬畝大造林一紙訴狀將北華晚報告上法庭,要求索賠800萬,並且要求報社用報紙相同版面向萬畝大造林道歉,並給予正面報道,以消除以前報道給萬畝大造林帶來的負面影響。
萬畝大造林的虛張聲勢並沒有讓媒體偃旗息鼓,其他媒體也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味道,甚至到最後,中央權威媒體也加入了報道陣容,萬畝大造林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之後歷經一年的報道,最終萬畝大造林的神話破滅,全國受騙的投資紛紛開始要求退款,資金鍊斷裂的萬畝大造林難以為繼,終是難逃公理,宣告覆滅。
萬畝大造林事件,黃東經歷了採訪與報道全過程,其中的種種現象讓他發現,大多數老百姓對於事物的判斷,仍然處於一種盲從的階段,尤其是對媒體的盲從。
當北華晚報的關於萬畝大造林第一篇報道見報的時候,忍不住相思之情的黃東,急急約會了孫冰。
“冰肌自是生來瘦。那更分飛後。日長簾幕望黃昏。及至黃昏時候、轉銷魂。”黃東深擁著孫冰,輕念相思之情。
“君還知道相思苦。怎忍拋奴去。不辭迢遞過關山。只恐別郎容易、見郎難。”孫冰俏臉嬌羞,喃喃的回應著,並主動獻上火熱的唇。
黃東原本準備好的解釋,都在這一次熱吻後,顯得多此一舉,這也省下了諸多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