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也對,汙淵洞中汙垢不存,此前早就有前輩高人分析過,此間最易產出這類純淨精靈的靈材。
甚至還有聽心螺,感念珠等與心靈相關的神奇異寶!”
李柃本著不要白來一趟的想法,隨手採集些許,打算帶回去研究。
自己此前並沒有見到這些,可能是下潛深度不夠的緣故,看來,好東西都還在深處裡頭!
那些前輩高人也知道這些是寶貝,遊記中以春秋筆法一帶而過。
卻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有幸遇到實物。
李柃感覺問題不大,繼續往下游去,結果很快又發現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似乎是那位顧前輩開的壞頭,隨手在洞中塗鴉的前輩高人多了起來。
“祖洲東方誌到此一遊,某年某月某日……”
“元洲祖大友到此一遊,某年某月某日……”
“老矣,老矣,竟不能再下潛矣!”
“虛倉派劍修到此一遊,望能參悟無上劍境……”
“自大!區區一千八百丈者,也敢談無上!”
“甚麼?本座百年之後重遊此間,竟發現有人不服?你姓甚名誰,何方人士,敢留姓名乎?”
“前輩莫非是虛倉派劍皇閣下?在下知錯……”
“汗……”李柃抹了一把並不存在的虛汗。
這些前輩高人也有無聊之時,竟然把人家大好的聖地當成論壇,瘋狂水貼蓋樓。
不同時代,不同風格和韻味的留跡,代表著一個個曾經來過此間的前輩高人留書。
有人孤芳自賞,有人睥睨群雄,有人謹慎謙虛……
又或許,更多是默默潛水路過,不言不語。
至少,李柃沒有看到自家老祖黃雲真人的留書。
按理說來,自己法力通玄,能感因果,若有自家老祖以神通法力留下的字跡,第一時間就能感應到,但這一路過來都沒有,說明她應該就是那種看帖不頂貼的潛者。
又或者,她的字跡,還在更深的層次。
海姬說過,黃雲真人下潛了至少三千丈之深,或許只有到了那裡才能見分曉。
除了一些無意義的留跡之外,李柃還發現,許多人並非只來這裡一次,而是在畢生之中多次進洞。
好比那位在最上面留下字跡的顧蒼華,可能是多年之後,晉升了一個大層次,竟然下潛至二千丈深了。
這才發現,早有前人下潛得比他更遠,留書更多。
只能尷尬的畫了一個拱手為禮的圖案,盡在不言中。
而那位自稱虛倉派劍修的劍皇前輩,似乎多年之間一路突飛猛進,從千二百丈來到了千五百丈,兩千丈,各自留下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手書。
到了後期,桀驁之氣漸消,愈發高深莫測,甚至獨留一道劍痕,後人依舊能夠透過獨有的氣息判斷出是他,從中感受種種精妙劍法。
這是元嬰之神意!
又見洞壁上,一些人分享自己修煉的心得和疑惑。
似乎是有人從中獲益的緣故,也將自身感悟寫出,以饗後人。
李柃訝然,默默觀看這些字跡,感覺這些本身就是巨大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