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倒也是,不過到時候,夫君你要傳道授業,反而得忙碌起來。”
這個時候,慕青絲提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夫君你有想好怎麼遴選門徒,建立香道基業了嗎?
雖說你已經預感到了自己合該有真傳弟子,可能會出現在竹步國那邊,但命運之道,也並非一成不變,倘若門下有可造之材,提前發掘出來,也是值得栽培的。
我建議你還是多多關注一下已經拜入山門的那些少年,這也是為他們的前程負責。”
李柃道:“那是當然,無論是誰,來到我積香宗,都有教無類,擁有同等機會。
通常來說,教學相長,懂得教授他人以神通法門,也會對我自身造詣有所助益。
但香道一途極賴天賦,有些東西,沒有相應的天賦我也無從教起,實際還是隻能效仿其他宗門派系,傳下通用之法,以供其自修。
如今那些人就是在學習學習的能力,乍看起來,那些文化知識與修仙問道無關,但卻是作為智慧生靈,擁有文化傳承,理解能力的體現。”
慕青絲道:“原來如此,夫君你指定入得宗門,需學滿十年文化教育,方才進入入宗考核這一關,是為讓他們擁有自學的能力。”
李柃道:“不錯,我縱觀歷史,又遍覽此世各宗派系,各大道途,但凡弟子教育做得成功的,都要明理,修德,夯實根基。
你以前在天雲宗也曾受過宗門的文化教育,這都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
反觀一些散修師徒授業,都是靠著言傳身教,小作坊式的傳幫帶……
這種模式雖然也能教出一些門徒弟子,但卻缺乏了紮實的根基。
所以時常可以見到,那些草莽散修文化知識水平相當之低。
不要看凡人一概而論,總把修士喊作什麼仙師,仙師,實際上怎麼可能煉氣了就是仙師?
難不成今日凡民,明日煉氣前期,一夜之間,生命層次蛻變,就能知識灌腦,神通法力傳輸,一蹴而就?
最寒磣的,堂堂修士,連大字都不識一籮筐,這樣就算僥倖獲得什麼奇功秘法,前人寶典也認不全,更無什麼自修上進,成就築基的機會。
散修大多迷信絕活,壓箱底的本領,殺手鐧等等,是因為他們不懂得舉一反三,不懂得自創功法,能夠按部就班習得一二前輩高人所傳,就已經是僥天之倖,這並非是修士之道。
只有極少數幸運之輩,僥倖有成,花費數十年功夫補足少年時候所欠缺的東西,方才擁有相應的知識水平,然後再次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奇遇有所長進。
不過那都是築基境界的事情了。
也恰正因為那些後來有成者的經歷,使得一些人忽略了循序漸進,艱難還債的過程,誤以為根本不必什麼基礎,只要修煉有成,就能自然而然的補足……
這樣說固然也有幾分道理,修士倘若能活幾百上千年,什麼文化知識水平積攢不出來?
但問題是……根基不夠紮實,連書籍都看不懂,道理也不明白,又不懂得舉一反三,自行推導,怎麼攢出修為法力來?”
李柃看似和慕青絲討論,實際上多是自問自答,總結自己積香宗的一番教學理念。
“因此,我積香宗培養人才,未必見得一定以煉氣築基為念。”
“凡民之中也自有人傑,各有其用。”
“想要煉氣,築基,甚至繼承我道統,大多還是得有相應的天賦,這是基本的硬性條件。”
這卻又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道理了。
樹木,樹人,各有其用……
這些都形成了積香宗獨特的教育風氣,對於人才和成就的判定,有用無用的價值標準,也和其他宗門大為不同。
“好了,我的大宗主,這些就先別考慮了,我都差點忘了,自己是來找你談論過幾天的大典之事的,老祖她們如今已經到了北霄島上,屆時還有各方賓客要來,都不能怠慢,我們再核對一下還有沒有其他要準備的東西。”
慕青絲聽了,好一陣後,回過神來,不由笑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