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已經做好開倉放糧的準備,先讓百姓們熬過今年冬天,但若不種地,來年就得青黃不接,光靠外地進糧也難支援下去啊。”
官員在問著這句話的時候,多少還是帶著幾分希冀的,彷彿那老農就是救苦救難的大神仙一樣。
被他點名的韓老丈是一輩子都跟田地打交道的老農戶,聞言老丈蹲下去,在田裡撈起一把泥土,湊在鼻尖聞了聞,只覺滿手腥鏽,還帶著一股難聞的酸臭。
“唉……”
他不由得長長一嘆,深邃的眼眶中,淚水眼看著就要溢位來。
“今年肯定是種不了了,這些地都酸了,起碼得三五年沒有收成!”
年輕官員不禁面露失望之色:“要這麼久嗎?”
管家模樣的錦衣中年聽到,面上也禁不住露出擔憂之色:“真的沒有辦法了嗎?可否種些地瓜土豆之類易於生養的作物?”
韓老丈只是搖頭:“地瓜和土豆是好東西,但再好,也種不到這種土地裡面呀,不用白費力氣了。”
官員踟躕一陣,對眾人道:“我們到下面看看。”
下面的一大塊地有水流經過,說不定能夠把那些酸腐雜物都沖刷掉。
韓老丈和幾名擁有農事經驗的官差都各自看了看,得出的結果卻大同小異。
有些地方情況良好,明年可能會有希望,但今年肯定也不能再種了。
有些地方腥鏽聚積,不要說三五年,就是七八年,恐怕都不行,還得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淘洗,如若不理它,就永遠也無法恢復。
官員仍然有些不甘心:“走,再到下游看看。”
下游有水流沖刷,情況倒是良好一些,但也同樣把各地的垃圾雜物帶了過來,需要花費不少人力去清理。
沿途還見到一些淤積和塌方的地方需要疏通,橋樑需要重建。
這些都需要消耗人力物力,雖說官府可以以工代賑,但卻還是有些捉襟見肘。
“究竟該怎麼辦才好,難道真的要捨棄一些老弱病殘?”
眾人不由得思索起來,有些辦法很有效,但也著實慘絕人寰。
走在路上的韓老丈搖搖頭:“老漢我已經把兩個兒女都賣在城中韓老爺家為奴了,其他鄉親們大多也是如此。
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過個幾年還能贖身回來團聚,運氣不好,那就難說嘍。”
旁人聽聞,議論紛紛:“是啊,受災的可不止我們這一地。”
“聽說沿河兩岸上千裡地帶都淹了,外國也在鬧災,連買糧都不知道去那裡買。”
“嘿,你還想著買糧,奸商不趁機宰死你。”
“那不買糧,難道還能搶糧不成?真要鬧到那地步,那就不是光搶一兩斤口糧那麼簡單了,得豁出命去跟著那些草頭王打天下。”
官差們聞言直皺眉,但卻說不出什麼反駁的話語來。
的確,受災之地遠遠不止王城,還有沿河兩岸上千裡地帶。
甚至外國,也在陸續醞釀著類似的災難。
周邊未曾受災的產糧區要麼以鄰為壑,嚴防死守,要麼囤貨居奇,趁火打劫,去找誰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