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前腳剛走,後腳就有太監將兩人在書房密謀之事,一字不漏的告知了宋徽宗趙佶。
聽完之後,趙佶微微嘆了口氣:“皇兒大了,不省心啊。”
大太監李彥問道:“太上皇,是否警告一番?”
“不必了。”
趙佶擺擺手。
李彥悚然一驚,不可思議的看著趙佶。
也就是說,太上皇同意陛下的計劃了?
嘶!
念及此處,李彥小心翼翼地勸道:“太上皇三思啊,金人與偽齊皆是狼子野心,不如讓他們狗咬狗,我大宋坐收漁翁之利。”
“還用你說?”
趙佶瞥了他一眼,淡淡地說道。
李彥一個激靈,趕忙跪地:“太上皇恕罪,奴婢一時失言。”
“起來罷。”
趙佶撇撇嘴,教訓道:“你也算朕身邊的老人了,怎地連輕重緩急都分不清。”
他之所以同意聯金抗齊,收復故土只是次要。
真正的目的,是滅掉偽齊。
大宋自立國以來,一直以中原華夏正統自居。
雖然後來遼國受到漢化的影響,也開始爭華夏正統,但誰都沒當回事。
蠻夷就是蠻夷,契丹人這個身份,註定了他們說破天,後世都不會承認他們是華夏正統。
但偽齊不同,韓楨是實打實的漢人啊,偽齊也是實打實的漢人國家。
最關鍵的是,傳國玉璽!
切莫小看這個東西,傳國玉璽的影響力可不僅僅只針對普通百姓,而是士大夫和地主士紳這個階級。
後唐與遼國一樣,都是異族,是由沙陀人建立,但從始至終,後唐都宣稱自己是唐朝正統,甚至就連宋初時編纂的五代史,都承認後唐乃中原之正統。
為何?
除了李存勖祖上是唐朝授封的晉王,人家還擁有傳國玉璽,這才是關鍵。
本來嘛,自後唐覆滅,傳國玉璽消失,大家都沒得爭了,有沒有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可現在不一樣,傳國玉璽又蹦了出來。
而且還是出現在偽齊的登基大典上,由南唐公主獻上,這代表了甚麼?
天命所歸!
與此同時,大宋華夏正統的身份,也遭受到了最嚴峻的挑戰。
一個佔據中原的純粹漢人國家,且擁有傳國玉璽,從法統上來說,比之大宋更正統。
以前,在士大夫和門閥士紳眼中,韓楨只是個泥腿子,心中看不起,加上大宋與他們利益繫結在一起,大多都不願投賊。
可如今不一樣了,人家是天命所歸,再投韓楨就一點心理負擔都沒了。
眼下,整個南方人心浮動,私下裡都在討論傳國玉璽之事。
除了朝堂之上,民間已經沒人再喚偽齊了,而是尊稱齊國。
這,才是令趙佶恐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