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見陛下!”
見韓楨到來,韓世忠立刻迎上前,躬身抱拳。
韓楨瞥了眼城樓方向,問道:“內城有多少守軍?”
“不足兩萬,且大半都是京營禁軍,早已糜爛。”
相比起韓楨等人,韓世忠這個曾經的趙宋中層將領,對趙宋軍隊更加熟悉,哪些兵能戰,哪些是廢物,心裡門清兒。
韓楨問道:“如今趙宋還有能戰之軍麼?”
“有!”
韓世忠鄭重的點點頭。
韓楨來了興致,問道:“哪些?”
“目前整個趙宋,能戰之軍還有兩支,一支是西北青澗城的番子軍,人數只有八千不到,這支軍隊由漢人、党項人、吐蕃人、回鶻人混雜組成,各個彪悍勇猛,乃是种師道對抗西夏人的王牌。”
“此番來京,种師道並未將其帶來,而是交予楊惟忠,震懾西夏。”
韓世忠頓了頓,繼續說道:“另一支,則是童貫麾下的勝捷軍。童貫雖志大才疏,但打了這麼多年仗,到底懂一些。他從各地禁軍中,抽掉精銳,組成了這支一萬人的精銳。”
“這一萬人本就是精挑細選的精銳,平日裡又吃的飽,操練足,戰力自然強橫。”
王稟靠著三千勝捷軍,就能在完顏宗翰六萬精銳金軍麾下守住太原城,可想而知其悍勇。
除開這兩支之外,餘者皆不足為論。
一旁的老九附和道:“韓旅長說的沒錯,番子軍確實驃勇,這些年與西夏作戰,屢立戰功。至於勝捷軍,末將倒是不熟悉。”
韓楨好奇道:“比之青州軍如何?”
韓世忠沉吟道:“若不算火器火炮,兩者野戰,尚在五五之數。末將覺得,我青州軍操練時日還尚短,且歷經戰事太少,再過上兩年,番子軍遠不及矣。”
強軍不但是練出來的,還是打出來的。
在韓世忠看來,青州軍歷經的戰鬥還是少了。
相比之下,番子軍在邊關多年,與西夏大大小小打了不下百餘場仗,各個都是百戰老兵,經驗方面要勝出太多。
“嗯。”
韓楨點了點頭,遙遙看向朱雀門,問道:“多久能拿下?”
韓世忠高聲道:“陛下,給臣半日,半日必定拿下內城!”
“好!”
韓楨話音剛落,就聽身後的趙霆說道:“陛下,不如讓臣試一試,或許可不費一兵一卒拿下內城。”
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趙霆心知自己這個內閣右僕射,位置並不穩固,自己幾斤幾兩,他還能不清楚?
為一部尚書已是極限,出閣入相,著實難為他了。
先前畢竟地盤小,只有山東兩路,因為政務沒多少,他還能勉強應對,但隨著河北兩路與京畿、京西盡皆落入手中,執政壓力也會隨之劇增。
管理百萬人和千萬人,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難度也是成幾何倍增。
陛下之所以安排他入閣,主要是立一個榜樣,給那些趙宋降臣和地主士紳看的。
等到戰事結束,朝堂之上定會重新洗牌。
若能勸降守軍,兵不血刃拿下內城,憑藉此功,就算內閣待不了,也能混個一部之長。
聞言,韓楨沉吟道:“可,韓世忠護著些趙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