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邢萬里後知後覺道:“難道韓賊出兵抗金,是存了這個心思?”
“本官雖不喜韓賊,但卻不得不承認,此人乃當世之豪傑,膽大心細,懂隱忍善識人。麾下又有謝鼎、常玉坤等一眾能臣幹吏輔佐,怎會如莽夫一般,憑一腔熱血行事。”
張叔夜苦笑道:“可笑孫傅、李綱還沾沾自喜,以此為功,殊不知早已落入韓賊的圈套。”
邢萬里聽到一陣心驚肉跳,疑惑道:“既然相公早已識破詭計,為何不上奏官家,言明利害?”
聞言,張叔夜嘴角的苦澀更濃了。
官家若是會聽他的進言,又怎會把他調到大名府來呢。
明擺著是嫌他礙眼,尋了個由頭,將他調離京師。
況且,金人南下乃是大勢。
大勢不可違。
哪怕官家知曉韓賊的意圖,還是不會改變主意。
張叔夜若有所指道:“咱們這位官家,聰明著呢。”
金人剽悍善戰已是人盡皆知,所以在官家以及一眾朝臣眼中,韓賊北上伐金有百利而無一害。
若韓賊敗了,京畿周邊還有十幾萬大軍,也能擋住金人南下的腳步,並且還可順勢收復山東之地,可謂一舉兩得。
哪怕韓楨勝了,那也是慘勝,根本無暇圖謀河北,只得退守山東舔舐傷口。
事實上,張叔夜起初也是同樣的想法。
這也是為何,他交付糧草如此爽快的原因。
但他們千算萬算,唯獨沒有算到,韓賊實力竟如此恐怖。
三戰三勝,斬敵四萬,俘虜兩萬!
這是徹徹底底的大捷!
青州軍的傷亡雖不得而知,但任何通曉軍事的人都知道,傷亡決計不會太大,否則怎能斬敵如此多人。
要知道,當初好水川一戰,西夏大勝,宋軍傷亡也不過才萬人。
為何?
因為西夏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傷亡同樣慘重,且士兵疲憊,根本無力追殺。
韓賊此次北上伐金,統兵不過三萬餘人,只需稍稍對比,便能明白。
至於戰功是否被誇大,張叔夜倒是不懷疑,相比於大宋,韓賊在這方面很有節操,從不誇大戰功,實事求是。
這一點,從前歲與西軍數次大戰的戰報,就能得到印證。
韓賊的捷報,與大宋這邊自己統計的戰損,完全能對的上,出入不大。
此刻,邢萬里心中早就沒了欣喜,憂心忡忡道:“若韓賊南下,我等不知能不能擋得住。”
他可是親身經歷過青州軍攻城戰的人。
一座堅城,僅僅不到一刻鐘便被攻破。
大名府雖有帶甲之士七萬,但他卻沒有絲毫信心。
“關鍵在西北。金人西路軍若被擋在太原,韓賊只能拿河北。可若是擋不住,讓金人西路大軍長驅直入,京畿之地就危險了。”
張叔夜說罷,遙遙看向西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