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楨追問道:“你老家可是在相州湯陰?”
“你怎地知曉?”
岳飛面露驚奇。
妥了,還真是嶽鵬舉!
韓楨心中大喜過望,他怎麼也沒想到,隨便一個來投的宋軍小兵,竟是岳飛。
頗有種,隨手一抽,就抽到SSR。
回過神,韓楨隨口編造了個理由:“聽你口音,與我一個湯陰的好友相似。”
他隱約記得,這會兒岳飛好像剛剛守完孝,不知又去了河北哪裡當兵了,後來靖康年間,才輾轉歸在宗澤麾下。
沒成想,卻是在三女寨遇上了。
岳飛恍然道:“原來如此。”
北宋時期中原的官話,可不是後世的河南話。
否則的話,宋徽宗與群臣的對話該是這樣。
“咦,伱個龜孫,弄啥嘞!”
“諸位愛卿,中不中?”
北宋的官話,乃是宋音,源自《廣韻》和《切韻》,發音有些類似後世的粵語和潮汕話。
而唐朝時的官話,更加接近於客家話。
三里不同音,五里不同俗。
後世都如此,更別提這會兒了,所以絕大多數人的官話都不標準,帶著濃濃的地方口音。
許多地處偏遠的百姓,甚至壓根不會說官話。
強壓下心頭驚喜,韓楨問道:“你可知我是誰?”
岳飛點了點頭:“俺曉得,山東韓縣長!”
韓楨似笑非笑地問道:“既然知曉,還願投我?”
自打和談之後,趙宋朝廷便對外宣稱,韓楨受了朝廷招安,已經是‘自己人’。
但到底怎麼回事兒,明眼人心裡都清楚。
得益於青州日報的輿論宣傳,韓楨在趙宋百姓中的口碑不錯,尤其是雜談專欄上,時常刊登一些小故事,深得百姓喜愛。
比如韓楨三打惡員外、韓楨巧計斬貪官……
進奏院將這些小故事,編的生動有趣,詼諧幽默。
趙宋的百姓們深受貪官汙吏和地主老財的欺壓,就愛看這個,久而久之,對韓楨的印象越來越好。
相州距離山東不遠,只隔著一個大名府而已,因此也有相州的百姓,偷摸逃往山東。
岳飛在老家守孝期間,就常聽母親唸叨起韓楨,說他是個好人。
岳飛不卑不亢的答道:“俺在湯陰老家時,母親常念韓縣長的好,不少鄉親也去山東投奔了縣長。眼下又見縣長北上抗金,俺敬佩的緊。”
他之所以投韓楨,除了以上兩個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趙宋兵將讓他太失望了。
前陣子金人還沒打來,宣撫使童貫就先跑了。
接著,負責三女、小南河這些軍寨的寨守也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