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
位於府衙街對面的銀行開業了,牌匾之上,上書四個燙金大字。
大齊銀行!
在銀行開業的前兩天,進奏院就已經開始配合宣傳了,邸報上鋪天蓋地的關於銀行和紙幣的訊息。
別說富商大戶了,就連平民百姓都曉得,大齊銀行推出了一款紙幣,名喚青錢。
開業當天,擁有售賣精鹽資格的商人們,便早早的等在銀行門前。
“阿郎,銀行到了。”
聽到外面車伕的提醒,費繼才從鼻孔中哼出一聲,在小妾的攙扶下,溫吞吞的下了車。
自打去歲花重金拍得兩浙路的精鹽銷售資格,至今已有五個月。
而這五個月的利潤,已經回本了兩成。
兩浙路到底富庶,每月數萬斤精鹽運到,不消半個月便能售賣的一乾二淨。
並非他不想多賣,而是廣陵鹽務那邊產量跟不上。
不過,邸報上說密州那邊的鹽務也開始整頓了,加上天氣轉暖,廣陵鹽務能夠用甚麼曬鹽法,費繼才也不是很懂,只知道屆時產量將會暴增數倍。
他計算過,最多三年時間,撲賣的十六餘萬貫便能回本,剩下兩年則是純賺。
現在好了,縣長打退了西軍,站穩了腳跟。
那些不看好韓縣長,沒參加撲賣會的商人們,這段時間腸子都快悔青了。
念及此處,費繼才不由輕撫鬍鬚,面露得色。
做生意下手要快,要狠。
這世上哪有穩賺不賠的買賣?
就算真有這樣的買賣,還能輪得到他們?
慢慢吞吞,畏手畏腳,這種人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
“費兄,許久不見。”
一下車,陸志來便迎了上來。
費繼才笑著拱了拱手:“陸兄別來無恙。”
“俺觀費兄紅光滿面,想來這幾個月沒少賺。”
陸志來語氣中有些羨慕。
因財力有限,他當初只拍得了福建路的經營權。
這些年背靠泉州港,福建雖發展的不錯,可比起兩浙、江南這些傳統富庶區域,還是差了不少。
費繼才笑道:“陸兄何必自謙,福建海路暢通,精鹽不止能在福建當地賣,還可售往海外,賺兩份錢,豈不美哉?”
見小秘密被當眾戳破,陸志來訕笑一聲,趕忙解釋道:“海外乃化外蠻夷之地,都是一幫窮鬼,能有口鹽吃就不錯了,哪裡買得起精鹽。野彘安能品細糠?”
“哈哈哈!”
這番比喻,把費繼才逗笑了。
寒暄幾句後,陸志來收斂笑意,低聲問道:“費兄對紙幣如何看?”
“俺能有甚麼看法。”
費繼才搪塞了一句。
老實說,他心裡對所謂的紙幣,並不抱甚麼希望。
只是將其當作一種匯票,方便採購精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