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楨大喜道:“得兩位先生相助,乃是我之大幸。逸平先生任教育院院長,白水先生任副院長,教育院就拜託二位了。”
“臣定當不負所托。”
徐存與劉勉之齊齊躬身應道。
“教育院新建,人手不足,左右侍郎外加門下郎中,共計五個實缺。補官可招募一批,但官員空缺,還需兩位先生自行想辦法。”
韓楨的言外之意很明顯。
給爺從趙宋挖人!
尤其是那些出身名門,且懷才不遇的大儒,可勁給爺挖。
“臣明白。”
徐存點了點頭,腦中已經開始搜尋起合適人選了。
隨著徐存與劉勉之的加入,四部五院中最後一個教育院也成功組建。
這二人名望、才學、根腳都立得住,而且僅靠著一個楊時高徒的名頭,就能吸引無數洛學士子前來山東。
……
韓楨很開心,遠在數百里之外的東京城,宋徽宗也很開心。
朱賊被剿滅了。
楊惟忠依舊勇猛,只用了短短一個多月,便平定了朱賊。
治不了韓賊,還治不了一個小小的朱賊?
楊惟忠將在韓楨那裡受的氣,盡數發洩到了朱賊頭上。
荊湖方面,劉延慶正在修建戰船,操練水師,準備再次討伐鍾賊。
原本看似風雨飄搖的大宋,又重新穩固。
但宋徽宗的好心情,並未持續太久。
四月初九。
在金國的慫恿下,西夏撕毀和談盟約,對趙宋邊關武、朔二州發起突襲,沿途攻城拔寨。
宋徽宗大驚之下,顧不得苟延殘喘的朱賊殘部,趕忙將楊惟忠、王淵以及張俊緊急調回秦鳳路,阻擋西夏軍。
正當宋軍全力抵禦党項之時,駐守在雲中的金軍突然襲取了蔚州,當眾將蔚州守將陳詡斬首。
四月十三,金軍兵臨飛狐、靈丘,蠻橫的驅逐應州知州蘇京。
短短數日時間,蔚、應兩州盡數落入金軍之手。
沒了蔚、應兩州作為緩衝地帶,金人可隨時南下,攻打太原。
一旦太原失守,便可馬踏開封。
金人的意圖,宋徽宗知道,朝堂之中的袞袞諸公同樣也知道。
但這個時候,朝中大臣在幹甚麼?
在忙著彈劾譚稹。
以蔡攸為首的蔡黨,攻擊譚稹才具平庸,不足以擔當大任。
最離譜的是,宋徽宗竟然贊同,覺得譚稹舉措乖張,不會辦事,不僅山後五州沒有交涉下來,還惹得金軍犯境,丟了蔚、應兩州。
金人犯境,不去譴責金人,反而將全部過錯推到了譚稹身上。
何其可笑!
與一眾朝臣商議後,宋徽宗下旨,調回譚稹,同時讓駐守大名府的童貫,北上燕京,接任譚稹的職務,同時與金人洽談贖回蔚、應兩州。
是的,用錢贖回蔚、應兩州。
如今宋徽宗面對金人,就一個辦法,砸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