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幣成本高,韓楨心裡早有準備。
可怎麼也沒想到,會這麼高。
八十貫……
就算批次生產能攤薄成本,但能少一半就不錯了。
擦了擦嘴角的茶漬,韓楨問道:“怎會這麼高?”
金箔雖是金子,但價格真不貴,一克黃金能打0.5平米的純金箔。
況且,純金箔畢竟是少數,正常金箔中還會摻雜大量銅鐵等其他金屬,也就是說,一米見方的金箔,恐怕含金量還不到0.1克。
袁工匠苦著臉道:“好教縣長知曉,成本之所以這麼高,大頭乃是澄心堂紙。只一刀,便高達二百八十餘貫,並且有價無市。還是微臣自掏腰包,花重金託人從汴京購得。”
一刀紙,二百八十貫?
這他孃的比黃金還貴數倍,簡直離譜!
韓楨吩咐道:“太貴了,換一種紙張。我不管你用甚麼辦法,保證青錢質量下滑不太嚴重的情況下,將成本壓縮至三百文以下。”
三百文一張,他還是可以接受的。
往後技藝成熟,成本還能進一步下降。
“微臣明白。”
袁工匠應下後,轉頭離去。
對他而言,只要做出的樣幣讓縣長滿意,剩下都是些旁枝末節的小事兒。
“等等。”
韓楨叫住他,問道:“這浮雕工藝是如何做的?”
袁工匠答道:“乃是匠人們用浮水印和蠟漿法制成。”
韓楨又問:“可容易仿製?”
“這……工藝雖繁瑣,但若是手藝高明的匠人,還是可以仿製。”袁工匠不敢隱瞞,如實答道。
韓楨不怕民間仿製,如此繁瑣複雜的工藝,仿製成本太高,且極耗時間。
就算有民間高人,能仿製多少?
那點假幣數量根本造不成影響。
他擔心的是趙宋朝廷仿製,那才是麻煩事。
而且,以宋徽宗的尿性,絕對能幹出這種事兒。
念及此處,韓楨叮囑道:“防偽看似高階,實則漏洞百出,回去再想想。”
紙幣作為一種信用貨幣,且都是大額,一旦出現大量假鈔,信用便會迅速崩塌。
所以,防偽是重中之重。
“臣省的。”
袁工匠應道。
待袁工匠走後,韓楨又拿起樣幣,仔細端詳。
不得不說,古時的匠人們,當真是巧奪天工。
這澄心堂紙貴雖貴,但確實有貴的道理,紙張摸上去光滑如玉,並泛起一層淡淡的光潤,韌性也比尋常宣紙強上數倍。
就在這時,一陣腳步聲傳來。
韓楨抬頭看去,便見謝鼎領著兩名中年文士,邁入大殿之中。
“謝尚書來的正巧。”
韓楨朝他招招手:“工程院做出了第五版青錢樣幣,你看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