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書言之有理,縣長三思啊。”
趙霆也開口勸道。
交子最初只是蜀中商人們,為了方便交易,搞出來的信用貨幣。
後來因擠兌風波,導致交子信用破產。
薛田出任益州知府之後,他經過調研報請朝廷同意,決定將此前民間的交子鋪,收歸官府管理,由政府負責發行“官交子”。
有了官方做背書,交子又重新開始流通。
但問題是,趙宋的騷操作太多了。
為了應對西夏人,西北五路屯有數十萬禁軍,而西北貧瘠,糧草需從中原和南方調運,後勤供應就成為了趙宋朝廷的一大難題。
於是,趙宋的第一個騷操作來了,將糧草運輸交予商人,然後用交子支付。
可趙宋朝廷光給交子,卻不在交子鋪給予等額的銅錢、金銀,也就是說,負責運送糧草的商人,拿到的全都是空頭支票。
關鍵是,這些空頭交子,在蜀中可以正常使用,這就相當於超額髮行了。
若只是一次兩次,倒也沒甚麼。
可趙宋朝廷嚐到了甜頭,開始了第二個騷操作,瘋狂增發交子,彌補財政虧本。
結果,自然就是交子再度崩潰。
無數商人因此破產,蜀中之地,哀鴻遍野。
接連經過兩次信用破產,如今的趙宋商人,可謂是談交色變。
這也是為何,趙霆、劉宓不惜冒著觸怒韓楨的風險,也要勸阻的原因。
“交子之事,我心中有數,實乃趙宋朝廷貪婪成性,最終才釀成災禍。”
韓楨微微一笑,語氣柔和道:“銀行只需嚴格把控紙幣發行,與金銀、糧食乃至於食鹽產量掛鉤,便可萬無一失。”
謝鼎沉吟道:“若能嚴加看管,倒也可行。”
說白了,紙幣作為一種信任貨幣,只要監管到位,朝廷不亂來,就出不了亂子。
大明寶鈔那種只管印,其他甚麼都不管的,那根算不得紙幣。
韓楨朗聲道:“戶部有多少金銀、錢財、糧草,廣陵等幾處鹽場有多少精鹽、粗鹽,就印多少紙幣,多一文都不印,同時短期內不允許兌換金銀。”
短期不允許兌換金銀,是防止出現擠兌風波,至於銅錢,隨便換。
因為不管是糧草還是鹽,都能隨時折換成銅錢。
但金銀不同,如今還屬於稀缺貨幣。
等到幾年之後,商人們徹底習慣使用紙幣後,也就沒了兌換的心思了。
屆時,紙幣在他們手中,與金銀無異,為啥還要換?
見韓楨準備的如此周全,趙霆等人心頭的擔憂漸漸散去,紛紛開始出謀劃策。
“微臣覺得,紙幣制作要精美,如此方才能吸引商人。”
“防偽才是重點,趙宋亡我之心不死,若被他們得知,保不準會召集匠人,大量偽造紙幣。”
“微臣附議,防偽乃重中之重。”
“紙幣還需起一個響亮且朗朗上口的名頭,交子之名已徹底臭了,決計不能再用。”
“臣倒覺得,重點該是如何引導商人,使用紙幣才是。”
求求各位讀者大大了,幫作者菌想一個紙幣的名稱,萬分感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