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四部五院。
這是此前韓楨與一眾官員早就商定好的改制計劃,也是他治下的政治框架。
所謂三省六部,到了唐時,就已經開始改制了。
以中書省與門下省為決策核心,是為中書門下,尚書省被漸漸剝離出決策圈。
到了宋時,三省六部更是名存實亡,被政事堂與樞密院取代,徹底成了寄祿官。
韓楨則直接剔除了尚書省,將剩餘兩省合併保留,中書門下,又稱內閣。
內閣人選暫定為四人,最高長官為中書令,下設中書舍人,及左右僕射。
即,宰相,次宰,少宰。
“趙霆!”
“微臣在!”
“著令趙霆為中書門下右僕射!”
入閣了?
趙霆先是一愣,旋即心頭狂喜。
原以為,自己此前聲名狼藉,韓楨看在自己識趣且歸順早的份兒上,能維持原職就已經很不錯了,他怎麼也沒想到,竟能入閣。
雖只是右僕射,但好歹也進入了核心決策圈。
念及此處,趙霆感激涕零道:“臣,不勝感激。”
相處了這麼久,趙霆這個人,能力還是有的。
最初韓楨是想將他調往濟南府當知府,但又有些不放心,怕這廝離了他就放飛自我。
索性乾脆放在眼皮子底下,時時鞭策。
二則,趙霆作為真正意義上最早投奔自己的第一批趙宋官員,讓他入閣,也能起到宣傳效果,安撫趙宋舊臣。
待趙霆表完忠心,韓楨繼續宣佈人事調任:“著令史文輝為中書門下左僕射。”
“承蒙縣長不棄,臣定當竭盡全力,以報君恩!”
史文輝努力咬著牙,剋制心中激盪的思緒。
想他一介舉人,有朝一日竟也能入閣出相。
人生的際遇,當真是神奇。
常玉坤面色不變,他對韓楨的任命,沒有覺得絲毫不滿。
他心裡很清楚,史文輝能入閣,是因為他軍方的背景。
以縣長對軍隊的重視,內閣之中必有一個軍方之人。
聶東、魏大這等糙漢子不合適,這麼算下來,也就唯有史文輝了。
“謝鼎為吏部尚書。”
“劉宓為戶部尚書。”
“王委中為刑部尚書。”
“朱吉為密州知州。”
“……”
北宋的官員制度極其混亂,除了部門架構臃腫之外,官員職稱也亂七八糟,甚麼功臣號、寄祿官、差遣、散官階……直讓人一陣頭大,也讓後世研究宋史的學者頭疼不已。
毫不誇張的說,如今的趙宋朝堂上,你隨便指一個官員,讓宋徽宗說出這名官員的完整官名,他絕對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