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韓楨將其稱為工業發展的水泥,一點都沒誇張。
張安定面色鄭重的點頭道:“微臣省的。”
韓楨保證道:“你好好養傷,傷勢痊癒後,有甚麼奇思妙想盡管一試,缺甚麼便往上報,朕會盡量滿足你等。”
“再有成績,朕不吝賞賜!”
聞言,張安定似是想起來甚麼,滿臉興奮道:“陛下,微臣這兩日有了新思路,若以不同溫度提煉,所得之物或許會不一樣。”
韓楨輕笑道:“慢慢來,不著急,安全第一。”
又閒聊了幾句後,韓楨這才起身離去。
出了宅院,韓楨叮囑道:“這張安定是個人才,好好培養。”
韓楨隱約記得,汽油和柴油就是提煉溫度的不同,但具體是多少度,他就不清楚了。
也就是說,張安定的思路是對的。
關鍵此人還年輕,才二十多歲,往後必能成為這方面的泰斗。
袁工匠應道:“陛下寬心,微臣明白。”
說到溫度,韓楨不由聯想到之前吩咐工科院的差事,問道:“先前朕吩咐統一度量天下萬物之事,辦的如何了?”
發展科學和工業,必須要先有統一的度量衡,這一點尤為重要。
有了標準,才能推廣,否則就只能和中醫一樣,淪為經驗之學。
就比如張安定先前所說的不同溫度,他自己也不知道提煉汽油的溫度是多少,全憑經驗。
但經驗這東西,旁人不曉得。
若有統一的度量衡,外人就能一目瞭然,並且輕鬆復刻。
袁工匠答道:“陛下所說的溫度計、遊標卡尺等,都已有了成果,不過還為徹底成型,標準也還在制定之中。”
度量萬物,這可是個浩大且漫長的工程。
制定標準,也需經過諸多匠人共同討論,群策群力。
“你辦事,朕還是放心的。”
韓楨拍了拍袁工匠的肩膀,微微一笑。
巡視完小鎮,韓楨又在袁工匠的帶領下,前往半山腰處的火藥作坊。
相比起臨淄縣軍營的作坊,軍工所的火藥作坊規模,要大了數倍。
整座山,從外看去並無異常,實則山體內部被掏出一個個大洞。
身著玄甲的親衛,不斷在山中巡視,戒備森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