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楨饒有興趣地說道:“你既自詡身負經世之才,那我便考校考校你。”
史文輝自通道:“主公請說。”
“益都郡已入我手,接下來該如何?”
略微沉吟片刻,史文輝答道:“郡城勢力看似錯綜複雜,實則有跡可循,不外乎官、軍、民三者。主公揮下俱都是虎狼之師,方才又施展雷霆手段,降服官吏,如今只餘下民者。”
“民者,百姓也。可百姓痴愚,難辨善惡,所以需從士紳門閥入手。若能收服士紳門閥,百姓自會盲從。”
倒是有點東西,就是不知道東西多不多。
韓楨指了指對面,吩咐道:“坐!”
“多謝主公!”
史文輝眼中閃過一絲喜色,來到韓楨對面坐下。
韓楨問道:“你是壽光縣人?”
“正是!”
史文輝點頭道。
韓楨似笑非笑地說道:“張萬仙待你不好麼?”
史文輝如實說道:“不敢隱瞞主公,張萬仙待吾尚可,一應錢財府邸,婢女小妾,都不曾缺了吾。”
“既然張萬仙待你不薄,如今又急不可耐的轉投於我,豈不是小人?”
“主公有所不知,張萬仙實不是明主。”
史文輝微微嘆了口氣,繼續說道:“起事之初,張萬仙還算英明,制定規矩,賞罰分明,與敢熾軍將士同吃同住,吾等建議也都虛心採納。可自從打下了壽光縣之後,便暴露了本性,一意孤行,將縣中官吏與士紳大戶屠殺殆盡,致使百姓恐慌。並且沉迷於酒色,整日醉生夢死。”
“吾勸戒了幾次,他便不耐煩了,隨便找了個由頭,將吾派遣出去。如此鼠目寸光之人,豈是明主?就算沒有被俘,吾也打算離去。”
聞言,韓楨心中並無波瀾。
因為張萬仙的所作所為,僅僅是古往今來眾多農民起義的一個縮影罷了。
阻礙農民起義成功的,從來不是什麼身份,而是跨越階級的眼界。
古時不像後世,資訊化時代,接受資訊與知識的方式快捷又多樣化。
古人,尤其是底層農民,可能這輩子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十幾裡外的縣城。
每日一睜眼,便是耕田種地,為填飽肚子而發愁。
這樣一個人,在起事之後,驟然接觸到了上層階級驕奢淫逸、紙醉金迷的生活,很難不沉溺其中。
縱觀歷史,底層農民起義成功,建立大一統國家政權的只有兩個人,劉邦與朱重八。
這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
那就是在起事早期,便有貴人相助,幫他們完成了眼界的提升。
劉邦的貴人是張良,而朱重八的貴人則是馬皇后。
張良是正兒八經的韓國貴族,什麼場面沒見過?
正是在他的勸說下,劉邦才從紙醉金迷中醒來,做出了還軍灞上這一舉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