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時天矇矇亮,等到了小王村已是日上三竿。
滿載貨物的兩輛牛車以及十頭驢,頓時吸引了不少農民的目光。
孩童們成群結隊的跟在後方,嘻嘻哈哈地看熱鬧。
昨日來去匆匆,福伯沒來得及好好觀察。
今日一看,這小王村的村民們雖同樣面黃肌瘦、衣衫襤褸,但比起旁的村子多了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勁頭兒。
似乎就連孩童都更加活潑靈動。
他不知道的是,貧苦百姓只要覺得日子有了奔頭,便會煥發出一股力量。
而其他村子的村民,哪怕風調雨順,田地豐收,可一想起身上壓著沉重的債務,還有各種苛捐雜稅,也高興不起來。
精氣神怎麼可能一樣呢。
半山腰的穀場上,韓楨正指揮三個人給一截原木鑽孔。
這三個人,是村中唯三的木匠。
只見那原木上被鑽出一排排交錯的小孔,待到鑽完孔,他們又將一根根半尺長的竹條鑲入孔內。
很快,原木上插滿了一排排竹條,看上去如同一根大號的狼牙棒。
接著又在原木一端插入一個乙字型的搖把,一個簡易的木質滾軸便製作完畢了。
“差不多了,組裝起來試一試。”
在韓楨的指揮下,三個木匠抬起滾軸,安裝在一個木架上。
韓楨握住搖把,用力搖動了幾下。
那滾軸立刻開始旋轉,併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
一個木匠抱起一摞麥稈湊上去。
只見那滾軸上的竹條不斷拍打在麥稈上,將上面的麥穗全部拍打下來。
“成了!”
其他兩人見狀,頓時面色欣喜。
沒錯,他們製作的便是簡易脫粒機。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這一點,韓楨始終銘記。
以往村民們收割了麥子後,都是把麥子鋪在穀場上,使用槤枷不斷敲打,從而使麥粒脫落。
這個方法不但費時,還極為費力。
而且村中就這麼一個穀場,往往要等到一戶人家打完麥子,才能輪到下一家。
往年每逢麥子收割,為了搶奪穀場,免不了發生各種口角與衝突。
現在有了脫粒機,一個女人再帶個孩子,一兩個時辰便能輕鬆完成脫粒。
不只是麥子,稻子、高粱、大豆等糧食都能用脫粒機脫粒。
再多買些耕牛和驢,以極低的價格租賃給村民使用,便能將壯丁徹底從田地裡解放出來,或做工,或編入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