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似乎是因為花燈賽的原因,整個國子監變得熱鬧了起來。
參加花燈賽的大多都是女子,小到三五歲的孩子,大到十七八歲的少女。
而那些男人總是負責欣賞,花燈賽的勝出規則非常簡單,哪位姑娘的花燈要是得了更多男人的青睞,自然就是勝出者。
這些手工活福慧不太擅長,整整一個上午的課,夫子都在教這些學生捏花燈。
幾個手巧的姑娘捏出來的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而那夫子看到了福慧桌子上的畫燈,卻只能嘆息著搖搖頭。
福慧的花燈美則美矣,卻多了幾分木訥的氣質,也許是因為福慧對於這些小玩意兒平時琢磨不深,所以也並沒有太出彩的成績。
反觀一旁的蘇蓮蓉,捏出來的花燈總是讓人眼前一亮,夫子也不住地誇著蘇蓮蓉。
到了下午就是花燈賽的時候了,福慧的參賽作品非常簡單,一隻雪白的兔子點上紅紅的眼睛,簡陋的花燈就此完成。
夫子逛了一圈,拿出了幾個能夠作為模範的花燈放到了前面。
第一個就是蘇蓮蓉的花燈,一朵栩栩如生的水蓮,淡粉色的花瓣中間包著鵝黃色的花蕊,看上去有一種清新淡雅的氣質,即使還沒有點上蠟燭,福慧也能夠看到這花燈所散發出來的光芒。
第二個則是蕭若雪的花燈。雖然蕭若雪平時彪悍不已,但是這女兒家的東西,她多少還是掌握了一些。
蕭若雪的花燈捏成了一個俏皮的小老虎的模樣,虎頭虎腦的樣子壯實極了,看起來十分的惹人喜愛。
福慧的目光緩緩的往後移,發現那些花燈無一不是造型精緻,製作精湛。
看了看自己桌子上那做工粗劣的小白兔,福慧只能尷尬的嘆了一口氣。
“時間差不多也該到了,孩子們,拿上你們的花燈去盼河邊吧。”
盼河,就在國子監的南側,是一條窄窄的小溪流。
關於盼河有一個非常美好的傳說,本來在盼河邊有一座美麗的小山村,山村裡的一位姑娘愛上了一個才俊秀才,秀才寒窗苦讀了十幾年,因為家境貧寒,早就已經支撐不起秀才的學費。
姑娘一個人就在盼河邊替全村的人洗衣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姑娘拿著洗衣服得來的費用做了秀才的盤纏。
有了盤纏的秀才踏上了求學的路程。
三年之後,秀才高中,成為了當時讓人豔羨的高官,與別的故事不同的是,秀才並沒有忘恩負義,他中了高官之後立馬就回來接走了姑娘。
兩人琴瑟和鳴的過了一生。
自此之後,盼河也被村裡人們寄予了美好的願望。
大家都相信,在盼河邊許了願望,放了花燈就一定能夠實現。
慢慢的,這也就成了大家約定成俗的規矩。
學生們陸陸續續的來到了盼河邊上,把自己親手製作的花燈放到了溪水中。
而那些王公貴族的少爺和公子將在畔河邊等待著過來的花燈。
少爺和公子的手中各有十片花瓣,看中一盞花燈,就往花燈之中扔下一片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