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不知道。
這一次他們這些炭石,能否將囚籠烘爐燒爛。
……
在南陽王和姜元生雲山霧罩議論吳道之時。
吳道的名字。
平涼城之後,又一次擺在了天下各大勢力的檯面之上。
東海,西漠,中原,北地。
四地如今的執牛耳者摩挲著手中的傳信玉符,歎服,凝重,羨慕,神色不一。
但統一的。
他們心中都有那麼幾分震驚之意,做出的應對也各不相同。
其餘三王的態度總體是拉攏,想撬南陽王的牆角,把吳道這員猛將收入麾下。
中原皇庭那邊則是忌憚。
如今的戰場之上,道胎不出,天人為將。
一位能憑天人之力威脅道胎的猛人,若是加入戰場。
大麗在南疆這邊的戰局。
不至於說天翻地覆,但絕對會陷入劣勢。
因此。
在瀾滄郡城一戰過後。
皇庭那邊已經將吳道的重視程度拔升到了‘人形天災’的地步。
為了盯緊吳道的動向,大量探子當天就從中原出發,秘密潛入了南疆。
一旦吳道有去前線的動向。
中原也能立馬做出應對。
至於接觸策反。
皇庭那邊並沒有想過,吳道表現出來的唯一慾望就是對異類感興趣。
南陽王都拿不出的代價。
他們自然也沒有。
更別說。
還要考慮後續一直餵飽保證不被其他人用同樣的辦法策反的問題。
總而言之。
瀾滄郡城一戰之後。
吳道的名字算是徹底響亮了大麗大江南北。
山上山上,江湖民間都知道南疆出了一頭擁有憑一己之力改變一地戰局走向的霸鯨。
有好事者。
甚至將吳道稱作道胎之下第一人,穹天之上一換一。
對於這種說法。
有膜拜崇敬者,也有不服不屑者,在江湖之上引起了很大的波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