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乾聖二十六年後,大恆帝國國內也是逐漸出現了激烈的戰爭氣氛。
去年安多利亞海戰剛爆發的時候,受到官方對訊息輿論的管控,民眾對實際情況其實並不瞭解,帝國官方是逐步向國內的民眾釋出相關訊息,逐步引導民眾的情緒,以配合帝國的全面戰爭準備。
在這種全面戰爭準備裡,實際上大恆帝國和克魯爾王國雙方海軍也是進行了多次的海戰,不過都不是那種幾百艘戰艦參戰的超大規模海戰,更多的還是中小規模的海戰。
當然了,兩國海軍所謂的中小規模海戰,如果放在其他國家裡,那基本上也是大規模海戰了。
在這一系列的海戰中,雙方主要是圍繞著安多利亞群島這個戰略節點進行作戰。
克魯爾王國方面想要持續封鎖安多利亞群島,組織大恆帝國繼續建設這一海上基地,大恆帝國海軍方面則是千方百計突破封鎖,向安多利亞群島輸送人員以及裝備。
圍繞著安多利亞群島,雙方海軍頻繁交戰。
在過去的大半年裡,雙方海軍的損失都不算小。
大恆帝國海軍自從安多利亞海戰之後,又有三艘戰列艦戰沉,多艘戰列艦受傷,其他的巡洋艦、驅逐艦損失就更多了。
受到前線的戰艦損失比較大的緣故,大恆帝國也是早早的就再一次進入了戰時生產體系。
每一箇中大型的造船廠的船塢上,都是擺滿了正在建造或者接受維修的軍艦、運輸艦。
為了騰出來足夠的船塢建造大噸位的戰艦,大恆帝國甚至開始大面積動員中小造船廠承接巡洋艦,驅逐艦,巡邏艦等非主力戰艦的訂單。
畢竟很多一兩千噸的驅逐艦,三四千噸的巡洋艦的船體施工還是比較容易的,一些中型船廠也能承擔。
而一些要求不高的輔助軍艦,比如近海巡邏艦、佈雷艦、掃雷艦等軍艦,乾脆是讓一些小型造船廠來承建。
大恆帝國的造船業乃是背後的其他相關聯產業,已經是全面轉向了戰爭生產體系。
如此也是導致了大恆帝國開工了大量的軍艦,並以非常恐怖的速度進行生產。
\b尤其是本來施工進度就比較快速的三四千噸的巡洋艦以及一兩千噸的驅逐艦這種戰艦,訂單規模更是數十上百。
乾聖二十五年正式開建的大恆帝國的新一代驅逐艦藍湖城級驅逐艦,第一批訂單就達到了六十艘之多,乾聖二十六年後,海軍又追加了改進型五十艘的訂單,讓該艦的訂單達到了一百一十艘。
而且施工進度非常快,一年不到的時間裡,該級艦就已經有十多艘服役了。
這僅僅是其中一種戰艦而已,實際上大恆帝國在過去大半年裡,都增加了各類戰艦的訂單。
在這一系列傳統火炮戰艦外,還有一款戰艦非常的特殊,那就是大恆帝國海軍秘密建造的仙女級航空母艦。
該級艦在乾聖二十四年末正式開建,乃是大恆帝國專門為了搭載飛機而設計並建造的一艘戰艦\b。
\b其中的諸多設計理念,來自於帝國皇帝林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