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魯爾海軍的分析認為博瓦海戰中,恆迦雙方交戰期間,迦菲亞人因為缺乏一百五十毫米口徑級別以及更大口徑的速射炮,以至於在炮戰中處於極大的劣勢當中。
大恆帝國海軍能夠在這一次海戰中獲得絕對性的領先優勢,除了硬化裝甲所帶來的更好的防護外,其大口徑速射炮的優勢也是非常明顯,甚至是佔據了決定性影響的。
而且報告的最後,克魯爾人經過的詳細的資料對比分析,得出了結論哪怕是此戰中大恆人的兩百毫米速射炮還差了點,該炮雖然射速高,命中也多,但是威力太小,尤其是無法在遠距離中擊穿戰列艦的主裝甲帶。。
如果是換成兩百三十或者兩百五十毫米級別的大口徑速射炮來,命中敵艦這麼多炮彈早把敵人的戰艦擊沉了。
報告的最後就是極力建議發展兩百三十毫米口徑以上的速射炮,而且實戰射速必須達到每分鐘兩發以上。
不管是混合主炮上預定採用的二級主炮,還是裝甲巡洋艦上的主炮,都需要配屬這種大口徑速射主炮。
而這份報告,也是肯定了之前克魯爾王國海軍混合主炮戰列艦建設計劃。
之前克魯爾王國搞混合主炮的時候,只是因為得到了大恆帝國的混合主炮戰列艦計劃,同時自己在測試的時候發現主炮射速緩慢之類的缺陷,這才嘗試著搞混合主炮戰列艦。
去年的時候就已經陸續開工了幾艘混合主炮戰列艦,但是這一份博瓦海戰的報告,則是從實戰中肯定了混合主炮方案的正確定。
以大口徑主炮獲得一錘定音的效果,同時以大口徑速射副炮來補充一級主炮的射速過於緩慢的缺陷。
克魯爾王國海軍的混合主炮戰列艦,早已經開建了,也是預備裝備兩百三十毫米口徑級別的艦炮為二級主炮,但是時間過於緊迫,以至於還沒能徹底解決兩百三十毫米艦炮的速射問題。
畢竟大口徑艦炮的速射化,不僅僅是艦炮本身的問題,還和裝填有關係,沒有全向裝填基本是不可能做到如此高的射速。
當可全向裝填的裝填機構和速射炮本身結合起來,其實才是完整版的大口徑速射炮,要不然的就是半吊子。
這涉及的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當初大恆人搞這些,可是前後折騰了五六年,最終才是折騰出來,克魯爾饒是技術能力更出色一些,研發進度快一些,但是再怎麼樣也得兩三年的時間。
哪怕是克魯爾王國工業界去年就是打下了包票,一定能夠及時趕出來,絕對不會拖延戰列艦的建造服役時間。
因此克魯爾王國的混合主炮的戰列艦,已經不可能和之前建造新型戰列艦的時候一樣,一年多時間就能夠下水,再用幾個月舾裝,兩年不到時間就能服役,按照他們的預定計劃,恐怕整個船體施工以及舾裝時間加在一起,恐怕是需要至少三年左右的工期。
不過他們造不快,而是大量的子系統都需要研發,尤其是兩百三十毫米四十五倍二級主炮以及連帶的全向裝填機構,這玩意可不好搞。
克魯爾王國自己都得折騰一段時間才能夠搞出來,其他國家就更不用說了,他們比克魯爾王國更不堪。
至少克魯爾王國去年就發現了大口徑速射炮的重要性,並及時展開研究了,折騰個一兩年時間就應該能夠搞出來,及時裝備到新戰艦上。
但是其他國家嘛!
他們之前連一百五十毫米速射炮都還沒有搞定呢,要不然的話,迦菲亞帝國海軍的戰艦,也不會只裝備一百二十毫米速射炮了,不是不想要一百五十毫米速射炮,而是他們沒有……
至於更大口徑的速射炮,尤其是兩百毫米甚至兩百三十毫米,兩百五十毫米級別的速射炮,他們頂多也就只有一個口頭上的計劃而已……
畢竟去年速射炮才開始全球流行,就算是再有前瞻性,也需要時間啊!
他們不像是大恆帝國,足足提前五六年就開始進行了速射炮研發,也不像是克魯爾王國擁有強悍的可言實力以及工業基礎,這種情況下,就算是可凱爾帝國和瓦利亞帝國這兩個傳統工業強國,想要搞出來大口徑速射炮沒個兩三年時間都是別指望了。
至於想要等裝船服役,估計是要等到四五年以後了。
一些中小國家也是開始找上門來,想要訂購大口徑速射炮,但是大恆帝國自然是拒絕的。
大口徑速射炮是系統性工程,其中涉及到了一體化炮塔、內部裝填結構等等東西,自然是不能胡亂出口,要不然的話讓其他國家的工程師多看幾眼,人家分分鐘給你山寨一個出來。
所以,出口速射炮可以,但是隻能是限定於一百五十毫米口徑以下,採用人工裝填的速射炮,至於那些需要機械輔助裝填的大口徑速射炮,暫時不出口。
不過即便如此,大恆帝國海軍在速射炮領域研發多年,哪怕是不給加上全向裝填等裝填機構,只是把火炮本身的制退復進機構做好,那麼射速也能夠提升不少,比如說三百毫米口徑的艦炮,都能提升到兩分鐘一發,而兩百五十毫米口徑的艦炮,射速都能提升到一點五發一分鐘。
即便如此,比現在其他國家的現役大口徑主炮的射速還是要稍微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