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肯森在報告裡,以一個資深大恆通的身份,詳細描述了大恆人的千年擴張歷史,大恆人的傳統文化習慣,分析大恆人的思維模式,行為模式。
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大恆人自古好戰並且極度的貪婪,一旦讓他們擁有強大而先進的工業體系,那麼就能夠發展出來龐大無比的陸軍以及海軍艦隊,進而試圖獲得更多的利益。
而這些利益是誰的?
是克魯爾王國的!
大恆人以後試圖獲得更多的全球利益,也意味著將會從克魯爾王國的飯碗裡爭奪利益。
而基於兩國未來的重大利益衝突,大恆人極有可能提前佈局,那就是大恆帝國一旦和瓦利亞帝國、可凱爾帝國結盟。
一旦如此的話,克魯爾王國將會陷入兩面受敵的尷尬境地。
到時候王國島的對外商貿路線將會被徹底切斷,這對於克魯爾王國而言不亞於滅頂之災!
最後他大膽的在報告中建議,無論如何也要避免大恆人和瓦利亞帝國、可凱爾帝國結成軍事同盟。
一旦發現大恆人和瓦利亞帝國或可凱爾帝國結盟,就應當毫不猶豫的,迅速而果斷的先發制人,利用王國的海軍優勢先幹掉其中一方,避免王國陷入兩線對敵的不利局面。
並且是宜早不宜遲,否則的話,等大恆帝國利用龐大的人口資源和工業規模優勢,把艦隊規模擴充到極大規模的時候,到時候王國就算是想要先發制人都是不可能了。
這份報告,由熟悉並瞭解大恆的迪肯森寫出來,再加上迪肯森本人也是克魯爾王國最為重要的外交決策者,對王國內部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因此這份報告也是受到了王國極大的重視。
然後……
然後克魯爾王國就開始拒絕對帝國出口高階裝置了!
而這還只是公開狀況,普通人並不知道的是,克魯爾王國海軍部署在南大陸的艦隊,已經是迅速撤離奧爾王國一帶海域,進駐克魯爾王國駐無盡海峽東岸基地。
同時一部分駐防西南大陸的戰艦也是被陸續抽調進駐到無盡海峽東岸基地。
這個克魯爾王國在中大陸、南大陸最為重要的科林海軍基地裡,雲集大量戰艦。
同時克魯爾王國海軍也是悄然加大了西部的幾個島嶼港口建設,這是用來幹嘛的?擺明了是要對付帝國。
克魯爾王國海軍的異動,讓帝國海軍方面大為緊張!
丁權坤出訪之前,海軍內部就已經是提升了戒備等級,並提前對各艦進行維護,甚至都還暫停了多艘外貿戰艦的交付。
就是預防這些克魯爾人玩偷襲!
雖然從各種理智角度去看,克魯爾人應該都不會對大恆帝國海軍進行偷襲,並大恆帝國可不是奧爾王國那樣除了黃金啥也沒有的小國。
大恆帝國可是傳統強國,哪怕是當年還處於分裂的時候,都沒幾個國家有膽子派遣陸軍來進行武裝干涉,現在統一了之後,大恆帝國的實力就更強大了。
天下陸軍,大恆帝國說自己是第二,就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了。
全球海軍,經過數年積累後的大恆帝國海軍也可以自傲的說,如今大恆帝國海軍的實力已經是僅次於克魯爾、瓦盧亞、可凱爾這三大傳統海軍強國,名列世界第四。
而且大恆帝國海軍的戰艦,基本都是統一後建造的新銳戰艦,更不要說很多國家都知道大恆帝國最近兩年大量建造了一系列的新型高幹舷戰艦。
京州級戰列艦剛服役沒多久,該級艦的情報實際上就已經出現在了各國海軍的案頭上,僅僅是看一眼就知道這戰艦是屬於高幹舷加露炮臺設計,而這種設計也是奧爾戰爭伊安海戰後各國廣泛認同的設計,最近兩年各國開工新建的戰列艦大多都是這種模式,當然了也有少數是屬於高幹舷加炮塔設計,不過重心非常不穩,並不為各海軍大國所喜。
高幹舷加上一萬四五千噸的排水量,上面的主炮一眼看過去就知道是屬於三百毫米三十五倍左右的主炮。
京州級戰列艦加上豐陽級裝甲巡洋艦的先後服役,並且船臺上海有多艘該類主力艦,再加上之前大恆帝國海軍建造服役的無盡海級主力艦、崇克級裝甲巡洋艦,這就使得各國對大恆帝國海軍的實力判斷再上了一個層次。
大恆帝國擁有世界第一陸軍,世界至少也是前四,甚至在新銳戰艦上並不比可凱爾、瓦利亞帝國差多少的海軍,最多的本土人口,規模不小的工業。
再加上大恆帝國傳統的對外擴張、好戰的傳統!
這樣的大恆帝國,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輕易與之爆發戰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