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安海戰後,克魯爾王國海軍豪擲千金,建造新銳高幹舷戰艦,但是還沒兩年呢,速射炮和硬化裝甲就出來後。
克魯爾王國海軍此時也是很鬱悶,因為過去幾年裡他們耗費巨資折騰的十幾艘主力艦,因為沒有硬化裝甲,也沒有全面防護又過時了。
不過好說好歹還能換裝速射炮,重點防護差了點但是好歹也能用。
不至於和原來的那些低幹舷戰艦遠洋作戰不行,近海炮擊港口也不行,航速還慢,火力也弱,克魯爾王國海軍現在只把他們用在二線作戰上。
至於更早期的戰艦,也就是乾聖元年前,也就是早期還在玩前裝線膛炮、中央炮房的鐵甲艦時期建造的戰艦通通退役封存或者乾脆出售拆解了。
反正這些鐵甲艦時代的戰艦,哪怕是經過了升級改裝也沒啥用處了,連封存的價值都沒有,畢竟他們還有一堆的乾聖元年到乾聖八年之間的低幹舷戰艦都不知道該咋處理呢……
還不如退役了買廢鐵,既可以回收個廢鐵錢,更重要的是可以節省維護經費,騰出人手。
財大氣粗的克魯爾王國,連十年左右艦齡的舊戰艦都拆掉出售了,其他國家可沒法比,饒是可凱爾帝國和瓦利亞帝國都沒這麼奢侈,大恆帝國也不行,統一戰爭時期建造的一些戰艦雖然老舊了,退居二線了,但是還在服役呢。
雖然這些舊式戰艦的確是沒啥用了,留著除了浪費錢外,其實根本發揮不了什麼作用,但是好歹也是大幾千噸甚至上萬噸的戰艦呢,留著當訓練艦也是好的!
這幾年,克魯爾王國海軍難受,但是可凱爾帝國,瓦利亞帝國等國家海軍同樣難受。
他們也是和克魯爾王國海軍一樣,在大恆統一戰爭之後,就掀起了大規模的造艦浪潮,在伊安海戰之前可是開工建造了一大堆的主力艦,結果這些耗費了龐大資金的戰艦沒啥卵用了,還得投入更多的資金去建造新型的高幹舷戰艦。
結果乾聖八年到乾聖十一年,耗費巨資折騰了三年後發現,媽呀,這幾年造的船全都是重點防護的船,連個速射炮都擋不住……
現在還得再搞配屬硬化裝甲,全面防護和裝備速射炮的新型戰艦。
為了維持海軍戰鬥力和規模,緊跟海軍變革潮流,各國的錢就和洪水決堤一樣,源源不斷的流出去。
但是哪怕是再苦,甭管大國還是中小國家,一個個都是咬牙緊跟,因為誰都知道,如今正處於海軍變革的時代,現在一步落後,那麼就是步步落後。
而且你不緊跟的話,難不成還指望對手不緊跟?
一旦你沒有足夠的新銳戰艦,而敵國卻是有一票的新銳戰艦,到時候怕是下場要很慘!
如今的奧利薩帝國就處於這種尷尬狀態。
他們在上一個十年裡,為了應對大恆帝國的威脅,投入巨資擴充了海軍,原本以為以後只需要按照逐步替換戰艦,就能夠維持艦隊規模,確保無盡海峽安全。
但是沒有想到海軍變革來的這麼快,以至於早些年的巨大投入成為了無用之功,不過最近兩年他們依舊是咬緊牙關持續投入。
但是受到奧利薩帝國自身的工業實力以及經濟能力的影響,他們想要和其他幾個強國一樣,持續保持高強度的造艦那是不可能的。
前面兩年他們還能服役四艘新型戰列艦,但是現在,他們在建的都只有三艘,而且現在已經是沒有建造計劃了。
這不僅僅是沒錢的事,還是因為戰艦的技術持續提升後,他們已經是沒有足夠的技術能力來緊跟時代了。
比如說艦炮,他們雖然持續研發艦炮,但是在新型艦炮上被卡了好多年,一直沒能解決問題。
硬化裝甲和速射炮都是,雖然有了克魯爾王國那邊轉讓過來的技術,但是有了技術檔案不代表著就能夠大規模量產了。
以克魯爾王國這種世界第一強國的強悍國家,想要大規模量產也得花費一兩年時間呢,奧利薩帝國的工業實力可沒這麼強悍。
不得已,他們只能是進一步和克魯爾王國合作,決定採用自建船體,進口克魯爾王國的三百五十毫米三十五倍口徑艦炮的方式來繼續建造戰艦。
速射炮和硬化裝甲也都是採取進口的方式,不然他們自己一時半會的搞不出來,搞出來效能也很難達到需求。
即便如此,他們的新戰艦的預定開工數量,卻是隻有區區兩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