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聖殿騎士感覺到,蠻玉在與她對拳的時候,完全並不像以前所遇到的那些戰士一樣老老實實的進行力量對拼。
兩拳相交時。
蠻玉的拳以腕為中心,不停快速抖動,就像羊癲瘋發作發出的抖動,又頻又急,不過本質上又完全不一樣,羊癲瘋病人發作時的那種抖動完全是無法控制的,而蠻玉拳頭的抖動則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中,有意識的發出,十分具有規律。
拳頭和少女聖殿騎士撞中的那一刻,抖動的最為頻繁,每震一下,蠻玉的拳頭就如同受驚的蛇一樣的快速向回縮一下,但又馬上再迎上去,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兩人看似對了一拳,實際上拳面相撞了不下十次,變相等於對了十幾拳。
每一次對拳蠻玉都點到即止,那正是艾麗爾全身的力量提起發之未發的時候,蠻玉的拳頭已經縮了回去,不得已少女聖殿騎士只能繼續前衝,連續十幾次,空有一身力氣施展不出來,那種鬱悶感讓少女聖殿騎士差點吐血,而等到蠻玉真正穩下身子與自己對拳的時候,艾麗爾這一拳中蘊含的力量連剛開始出拳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那種古怪彆扭感令少女聖殿騎士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她佔據著絕對的力量上風,怎麼到頭來吃虧的反而是她?
作為土生土長的達拉然原住民,艾麗爾以前也沒有接觸過以巧借力出名的武術,首次接觸的她,同樣被這種獨特的技巧所震撼。
蠻玉的這一拳是有明目的,名曰“抖包袱”。
別看名字老土,這種技巧卻是拳法中的一種高深技術活,想要施展出這一招來,腕部的靈活度、足夠大的力量、對力道的敏感度,三者缺一不可。
顧名思義,其是以腕部為基點,利用拳頭的快速震顫以及肘部技巧性回撤,造成一種人為衝擊減震帶,就像是以前農村村婦抖家裡的包袱一樣,將對方的力道一點一點的抖掉,從而減小雙方之間力量之間的等級。
這一招多數是力量差的人用在挑戰力量高的人身上。
當年蠻玉體弱形小,在學習武術的時候,自然特別注意這方面資料的收集,抖包袱這個技巧是他從古書堆中翻出來的,原創始者是誰已經無從得知,想來應該是一名力量相對不甚強的武學大師。
不過蠻玉雖然很早就知道這一招,但從來沒能真正的施展出來過,以前那具身體素質實在太悲催,就算是要求的力量最低限都達不到,更別說是施展,若是強行施展,只會傷到自己。
就算是現在施展仍然相當勉強,他現在的身體素質固然不低,無論是力量、抗擊打能力、柔韌性都已經媲美前世經過十餘年對自己身體錘鍊訓練的老武師程度,但這只是單方面的媲美,但畢竟沒有經過這方面的訓練和實戰,一些地方的經脈和骨骼平時是力量鮮少能夠達到的地方。
比如腕軸,抖包袱對於腕部靈活性、力量以及承受能力要求非常高,這是蠻玉現在身體比起經過正宗十年年齡武師真正不足的地方。
一拳過後,他的整個右手腕火辣辣的刺痛,好像已經斷裂一樣,腫的跟饅頭一樣,不由自主的不停顫抖,這一次顫抖可不是什麼高階拳技了,而是疼的,右手腕的軟骨、韌帶、手筋盡數受傷。
因為自身身體的不足,蠻玉遠沒有真正發揮這一招的真正威力,若是將這一招發揮到極致,蠻玉不僅不會被震退三步,完全可以完全將主動被動逆轉,趁勢而上,進行反擊。
正應了兵法中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兩人對戰拼拳,同樣如此。
藉助身體狂奔衝力,少女聖殿騎士攻擊到雷動身上的第一拳是最兇猛、力量最足的。
作為攻擊者艾麗爾應該是主動者,雷動作為被攻擊者應該處於被動者的位置上。
但是在和蠻玉顫拳相碰觸的瞬間,兩者之間的角色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折。
主動者變成了被動者,而被動者卻變成了主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