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李幸雖然能擺平兩個大嫂,可擺不平大嫂背後的曹家。
看來兒子還是不如老子,瞧瞧自家老子……
一曲跳罷,李源和秦大雪有說有笑的走下來,只是還沒等兩人坐下,就有一個工作人員走來,到秦大雪身邊道:“秦副市,曹老請您過去一趟。”
秦大雪點了點頭,然後問道:“知道什麼事麼?”
工作人員笑了,道:“曹老猜到您會這樣問,還和古老、董老打了個賭。兩位老人家想見您,問些問題。”
秦大雪這才對李源道:“你帶兒子在這邊坐會兒。”
李源笑道:“放心吧,丟不了。”
……
秦大雪到了一處古香古色的書齋後,果然就看到曹老正在和古老、董老以及另一位老人孫老說話,見她到了後,古老是個非常務實直接的人,開門見山問道:“小秦同志,你那個菜籃子工程搞的很好,你覺得,能不能大規模的推廣下去?就是把你搞的那些,當個模範,往下推廣。”
秦大雪沉吟稍許後道:“古老,各個地區的氣候、地理都不一樣。雖然大都可以搞大棚,但各地情況不一樣,對大棚的要求也不同,種哪些蔬菜種類也不同。大寨的事已經給我們提過一個醒,全國農村強推一種模式,不是個好主意。我個人建議,還需要各地農科院協作,具體弄清楚各城城郊到底適合怎麼搭棚,怎麼種,種什麼,這樣要嚴謹一些。”
古老雖被否定了一次,卻非常高興的對幾個老人道:“你們看看,你們看看,都說要實事求是,可什麼叫實事求是呢?這就是!”帶著川音的普通話,鏗鏘有力。
董老也點了點頭,道:“難得。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旁邊的孫老考校道:“還有什麼想法沒有?”
秦大雪道:“要考慮成本問題,尤其是基建成本。京郊是佔了大城市的便宜,可下面許多城市,未必擔負得起這種基建成本。想真正搞好菜籃子工程,基建建設要向區域化、規模化、設施化、先進化不斷發展。但是國家現在的情況還不允許這樣推進,特別是中小城市。甚至在有些大城市,也是相當困難。一旦強制推廣,我擔心正策到下面會變形。”
孫老嘆息道:“是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眼下國家財政要集中力量辦大事,引進大裝置大工程,鋼筋水泥都被這些工程吸引走了,民生專案,就很難了。”
古老道:“小秦同志在農村實打實的紮根工作了二十年,你有什麼好主意啊?”
秦大雪道:“我個人建議,可以對農民進一步鬆綁,還要對城裡沒有工作的年輕人,進行政策上的扶持和鬆綁。”
聽到後一句,幾個老人都坐直了些,古老道:“你說詳細點,放開了說,不要揹包袱,說錯了也沒關係。現在不是從前了。”
秦大雪受到了鼓勵,聲音清亮而又沉穩,道:“知青不斷回城,可城裡根本不可能拿出那麼多工位來安置他們,所以終究還是需要找出路。咱們國家仍是農業大國,這是客觀事實,所以解決的法子終究要看向農村。
我是這樣想的,可以鼓勵農民在自家院落裡搭建大棚,方便精心照顧。
既然我們暫時無法成規模化,不如就走另一條路,依靠人民群眾力量,以精細化,來降低成本。扯一些塑膠布,用一些竹竿、木頭,就能搭上一個小規模的簡易塑膠棚,也能種植蔬菜。
一次投入,反覆使用。
另外,在四九城周圍成立四到五家大型蔬菜批發市場,農民種出蔬菜來,可以送到批發市場進行批發。
前提是給農民鬆綁,允許他們自由買賣。
目前的情況,還不大行,思想包袱仍就沒有解開,我這裡說的,是基層的幹部。
然後,那些沒有工作的知青,可以自由的前來批發市場採購,再走街串巷的去賣。
這種模式,可以養活一大批無業青年。
四九城幾百萬人口啊,現在的情況是,大多數工人家庭,即使手裡有錢,在漫長的冬天也買不到一口青菜。
這個市場相當龐大,在生產基地產能有限,客觀上暫時不能擴張的前提下,農民自己的種植可以有效的補充市場缺口。
這樣一來,農民可以賺取一些額外的收益,城裡工人們能吃上新鮮菜,而中間又能解決數量不少的知青就業問題。
除了菜以外,我想還有肉、蛋、奶、水產品、飼料等一系列可以圍繞農村展開的工作。
這些產業,目前大都還處於萌芽狀態,開始發展比較困難,但也意味著可以提供更多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