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歷史中,移動支付基本被阿里、企鵝兩家瓜分。
阿里的優勢在於佈局比較早,與淘寶購物深度繫結,使用者從PC端轉移到移動端也相對簡單。
企鵝的優勢在於擁有龐大的使用者數量,且微信的開啟率高,基本每天都需要使用。
除了這兩家之外,各大巨頭也都在發力自己的網路支付,例如百度、美團、位元組跳動、華為……
美團擁有龐大的線下門店,以及使用頻次非常高的外賣應用。
位元組跳動擁有龐大的社交媒體使用者,也有自己的抖音小店。
華為擁有數量龐大的移動終端,可以實現多場景的應用。
……
各家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只可惜慢了一步、二步、三步,在整個支付領域,只能佔很少的體量。
洛修其實在兩三年前就開始佈局了。
那時候網路支付牌照還沒有嚴管,他就已經把牌照拿到手,並且在飯糰的應用裡一直推自己的支付。
現在並非零基礎做起。
雖然已經有一定基礎,但在這個時間點,依然無法跟支付寶的體量相提並論。
必須有出奇制勝的招數,才有可能迎頭趕上。
洛修不禁回想起,巨頭們為了贏得這場戰爭,都出了哪些大招。
第一個想到的是微信的春晚搖一搖紅包活動。
早期支付寶在支付市場佔據絕對的地位。
使用者預設把支付寶看作個人的網路錢包,而微信更多作為社交工具。
歷史的轉折點出現在15年的春節,微信攜手央視春晚,透過搖一搖搶現金紅包。
據事後統計,春晚億次,峰會互動量每分鐘8.1億次。
也正因為這一個活動,讓企鵝看到了在移動支付分一杯羹的希望。
在接下來的幾年,持續加大投入力度,最終在支付領域與阿里分庭抗禮。
後來百度、快手等企業也相繼與春晚展開合作,效果也都不錯。
但跟在後面撿別人吃剩的,永遠完成不了超越。
而網際網路這種贏家通吃的遊戲,不能超越就只能等死。
要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要麼另闢蹊徑,想其他辦法。
支付寶就沒有走年的春節搞了一個屬於自己的“集五福”活動。
每年的春節期間,就會看到有些人突然停下來,拿出手機掃別人家門口掛的對聯。
人與人之間的新年問候也變成了:你有多餘的“敬業福”嗎?
作為一個福報公司的員工,他們在設定程式時,果然把“敬業”作為最難獲得的一種福氣。
沒有錢,誰會敬業啊!
走別人的老路註定完成不了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