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茲國與烏孫接壤面積最大,損失也最嚴重。因此,龜茲王白利一聽司馬懿問起,立刻說道:“司馬先生,烏孫原本由大小昆彌分治,國力不強。不料小昆彌昏庸,只知花天酒地,不得民心,被大昆彌強摩靡趁勢吞併,強摩靡精明強幹,以赤谷城為都,自號昆莫。烏孫人口眾多,有兵十餘萬,強摩靡不斷尋機挑釁,強迫我等進貢。強摩靡索求無度,我等苦不堪言,貢品一旦延遲,烏孫大軍就立刻殺來。”
司馬懿點點頭說道:“不知烏孫昆莫用兵如何?烏孫士卒戰力怎樣?”
白利哭喪著臉說道:“強摩靡可謂用兵如神,烏孫騎兵戰馬皆來自大宛,來去如風,我國兵少,只能避其鋒芒,逼迫的我族人不斷遷移。”
趙雲、馬超、侯君集一聽,眼睛就瞪圓了,大宛神駒,那可是武將們夢寐以求的啊。
傳說漢武帝為了得到汗血寶馬,數次派李廣利出征大宛。李廣利被稱為貳師將軍,就是因為汗血寶馬就在大宛貳師城附近。李廣利第一次遠征失敗,再次遠征,攻破貳師城,得寶馬無數,漢武帝大悅,封李廣利為貳師將軍。
疏勒國王裴當也說道:“司馬先生,烏孫騎兵精銳,實在是難以抵擋。”
疏勒位於西域南方最西邊,如今的帕米爾高原上,西南以蔥嶺與大月氏相隔。疏勒國都就是後世的喀什市附近。疏勒有一小部分與烏孫接壤,看來烏孫也沒少找疏勒國的事。
車師後部王阿羅多也憤慨說道:“司馬先生,烏孫欺人太甚,我等六國曾聯兵作戰,皆不是烏孫對手。其騎兵在沙漠之地縱橫自如,快疾如風,往往偷襲,令人防不勝防。”
相對於他國,鄯善、于闐受到烏孫侵擾最少,兩國也沒有國王親至,只是派來了使節,攜帶著通譯。
焉耆國國力弱小,在烏孫國的侵略下更是苦不堪言,其國王龍咎眼淚汪汪的對司馬懿說道:“烏孫數次攻破左回、尉犁,國都險險不保。”
司馬懿沉默一會,說道:“海頭距離赤谷城三千餘里,若要遠征,需各國同仇敵愾,萬萬不可有二心。西域地形複雜,氣候無常,唐軍糧草、輜重還望各國大王費心籌辦。另外,出征烏孫,當一鼓作氣,故望各國派出兵馬,協助作戰。”
龜茲王第一個響應,焉耆、疏勒、車師後部王也點頭答應,鄯善、于闐的使節遲疑,司馬懿厲聲說道:“鄯善、于闐若無一兵一卒,待攻破烏孫,我必滅之!二位使節歸告乃王,唇亡齒寒,這麼淺顯的道理,他們不會不知。”
鄯善本名樓蘭。當年佛教東傳,西域各國最早受到影響,西域國民篤信佛教,印度貴霜王迦膩色伽一世曾於疏勒傳佈佛教,信徒眾多。鄯善受佛教影響,將國名樓蘭改為鄯善。國都名叫扞泥城,在後世若羌附近。鄯善王傳聞為夏禹後人,本姓姒,夏朝滅亡,大禹後裔不願受殷商奴役,隨即西遷,輾轉來到西域,傳播文明,教以耕種,便在當地為王。傳到漢末,大禹的後人早已不用祖姓,今日其國王名叫蘇克提,與姒這個本姓早就八竿子打不著了。
于闐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是說起和田玉來,恐怕沒有人不知道。于闐南邊就是巍巍崑崙山,西接蔥嶺,國姓尉遲。
鄯善、于寘的使節見司馬懿發怒,急忙表態說道:“回到國內,極力勸說大王發兵相助。”
司馬懿知道,若是沒有本地人為嚮導,在這廣袤的土地上很容易迷失道路,所以想盡一切辦法,將西域六國綁上戰車。
司馬懿與六國約定於武德五年的五月初,會於龜茲國姑墨城。
………………
唐軍五萬多人馬,沿著蔥嶺河(後世的塔里木河),在焉耆王派出的嚮導指引下,向姑墨進軍。
蒲昌海距離姑墨兩千多里,大軍頂風冒沙,行進的極為艱難。蔥嶺河並非全程有水,有的地方河水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河,表面上看不出什麼,就是沙漠的樣子。在這樣的地方行軍,是非常危險的。
這個時候,嚮導的作用就凸顯出來。
經過一個月的艱苦跋涉,終於來到姑墨,全軍士卒從上到下,人人好像脫了一層皮,疲憊不堪。
趙雲和司馬懿命令大軍休整,恢復體力,等待六國士兵到來。
又等了半個月,也就是五月中旬,六國計程車兵才姍姍到來。
而唐軍經過半個多月的休整,早已恢復了體力。
大唐武德皇帝結義兄弟、車騎將軍趙雲和大唐軍機大臣之一的司馬懿親自領兵出征,六國國王不敢託大,都親自趕來。
趙雲和司馬懿召集眾人,將斥候探得的情報說了一下,等眾人理解了,再說道:“烏孫人貪婪成性,如能設法誘之,我大軍圍上,必能殲滅其主力。”
龜茲王白利慨然說道:“我願率部前去。”
司馬懿問道:“不知大王如何引誘烏孫人?”
白利說道:“我以三千人馬,多帶輜重,烏孫騎兵必來劫掠。”
司馬懿又問道:“如此烏孫可出動多少騎兵?”
白利想了想,說道:“五千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