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此驪山非彼驪山)風景宜人,雖然是初春,可因為滿山是常青樹,春意要比其他地方濃。
上山的路很好走也很寬敞,坡度也不大,畢竟行宮並不在山頂,而是在山腰處,水潭邊。
實際上在山上有個百畝清潭已經很奇特了。
就因為奇特,所以驪山才有名氣,被皇家佔有。
來到行宮還不到中午。
秦皇和眾位諸侯王可不是最早到達的人。
而是皇家文武學院的學員。
秦皇行宮依山而建,相當恢弘。
西面建有數十偏殿,偏殿是依靠靈谷而建,靈谷百丈深,就是它將雲霧山同驪山隔斷。
西面的偏殿就是給諸侯王預備的,偏殿前、靈池(那百畝清潭)間有個廣場,要比靈池大上十幾倍,廣場上有十個用巨石搭建而成的方形臺子,長寬各二十丈,這便是彰武臺了。
至於秦皇行宮,那是被高牆分割開的,那裡只有秦國官員和秦皇隨行人員能進入,諸侯王是沒辦法一睹其奢華了。
靈池中及周邊亭臺樓閣很多,但是沒有船,也就是說靈池內是不可以行船遊玩的。
但是靈池中南北呼應倒是有兩個人造小島,用木橋相連,上面有亭閣。
那些偏殿上面都有牌匾,是諸侯國的名字。
夏國的牌匾是新換的,成色很新,在最東面,緊鄰秦皇行宮。
諸侯國國王偏殿是個拐尺行狀建造的。
面南背北、東西走向的是排位靠前的十個諸侯國,夏國排在第一位。
在路上張顯任性可以,到這裡就不能胡攪了,巴蜀國緊鄰夏國排在第二位。
然後皎棕古國,在大西北,東臨遊牧藩國南鄰秦國,西面就是死亡沙漠,北部毗鄰冰峰南部,疆域很大,但是卻很貧瘠,可民風彪悍,秦國都不願意去招惹他們。
第四位叫雲上國,疆域也不小,弒神宗就在此國,它同皎棕國之間被秦國一個郡隔斷,這個雲上國一部分在雲霧山中,一部分在死亡沙漠邊緣,也是個尚武之國,雖然兩面毗鄰秦國,可秦國卻沒有吞併其的心思。
第五位就是山地國家,雲山國,整個在雲霧山中,南部延伸到忢月山脈深處,這個國家很奇特,雖然是人類統治,但是妖魔鬼怪加上西大陸人混雜,鬼婆婆的魅族名義上是在雲山國境內。
雲山國和東嶽山脈東部蠻荒之地差不多,雖然有諸侯國之名,但是管理鬆散,絕大部分地方都是部落自治,這地方因為偏僻荒涼,秦國連想踏足的想法都沒有。
雲山國之所以排名在諸侯國中第五位,是因為統治這個國家的人非常厲害,據說至少有三位大能者,餘者除了孩子外,都是武師巔峰以上修為,人不多不到一萬,可叫出一個都非常兇悍,他們嗜殺成性,與他們交戰,基本上是不死不休,所以彰武臺舉辦了這麼多年,這個國家來的人還沒有死亡記錄,誰也不願意同他死磕。
雲山國同巴蜀國相鄰,但是有一座險峰相隔,兩家從沒交往過。
第六位是蒼月國,有段時間跌至第十,今年又被提起來了,因為蒼月莽接任了國王。
蒼月國也是秦國不願招惹的一個諸侯國,因為有兩大宗門庇護著。
第七位,原本是蘇里國,現在是芭跤國,在縱掖國南面千山山脈中,那裡有九個諸侯國,芭跤國算是最大的,另外八個,四個依附芭跤國四個依附南蠻國,再往南海邊還有幾個島國,有的秦國沒有冊封。
芭跤國能排的第七這是因為他們的國王徹底投向了秦國懷抱,是秦國在南部偏荒之地埋下的一顆釘子。
第八是蘇里國,這其中包括南蘇里國,南蘇里國是不被秦國承認的。
第九是黎國。
第十是縱掖國。
以下略、、、
今天只是安頓適應環境,明天三月十五是會盟正日子。
文武學院的學員是來幫助搭建裝置的。
有的是自願的,有的是學院派來的。
而軍隊只有五萬人上了山,他們散佈在四周警戒。
秦皇行宮還有五萬禁軍,十萬人參與維持秩序加警戒看上去足夠了。
因為山中還有不少玄師聖師乃至神師高手散佈其中,就這些人雖然不能阻擋住所有的敵對高手進入,但卻能發現放出警報,那樣護衛秦皇的那些大高手就會做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