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國國王很糾結。
雖然說他們是在演戲給秦沐看,但這也是在眾王面前打臉的事。
接到張顯送來的信,他看過後是滿臉的怒氣。
說實話他真的沒瞧得起張顯,總覺得他是一個後起之輩。
雖然奪得土地比他大,他認為是張顯投機取巧所得,不相信程綜所述,覺得程冬星誇大事實。
但是程綜卻贊成張顯的策略。
“秦國狼子野心,你若是安逸現狀,我是真的很擔心。
我所說是事實,想要保住這份祖上留下的基業,就必須有銳氣,有進取之心。
內部事務我就不說了,對外廣泛結交鄰國,組成同盟關係,一旦秦國有異心有異動,盟友至少能起著牽制作用,只要有著利益連帶關係,絕對會首先相互呼應,攻守同盟,這次抗秦就是個例項。
常言道多個朋友多條路,目前來講,結交夏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至於以後,那就得靜觀形勢變化了。”
“我等固守,秦國縱有數百萬大軍能奈我何。”
巴蜀國王不以為意。
“德吉國又如何。”
程綜雖惱其不爭,但其心氣平和的說出一個曾經存在於相鄰的一個諸侯國,這讓國王臉色立變。
德吉國就在巴蜀國西面,也是個山府之國,要比巴蜀國還要險峻,進出的路就那麼一條,而且還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勢,數年前被秦國一舉攻破,成為秦國的一個郡國。
秦國那次行動著實驚出了蜀王一身冷汗。
至今還心有餘悸。
事實說明,只要用心,沒有破不開的烏龜殼。
程綜只用一個例子就讓蜀王接受了張顯的建議。
“這次看上去你失了顏面,但是卻結了個善緣,而且還矇蔽了秦皇,他會在沒解除夏國危機前,一定會盡力籠絡你,這樣一來,彰武臺他會放你一馬,就不用損失良將了。”
程綜這麼一排解,蜀王心情好了不少,但內心還是不屑張顯。
然而黑旗軍並不知道這只是一個計謀,所以假戲真演,著實嚇著了他。
秦沐要求諸王徒步到長亭廣場參加祭祀等活動。
這絕對是個給人難堪的舉動。
實力弱的排在最後,後面的才出西門不遠,徒步走過來,即便有修為也得小半個時辰,可是那樣就錯過了祭祀時間,所以最後面的就得小跑著過來。
張顯坐在自己的輦車中老神自在,他還有近半個時辰的時間歇息,因為他在最前面,下車幾步就到了。
張顯沒下車,跟過來的九位諸侯王也沒下車,這讓秦沐恨得直咬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