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顯並沒有提什麼苛刻條件刁難武嶽候秦駭。
不是張顯心軟,而是他要儘快結束這場戰爭,如果持續下去,實際上他也有些扛不住了。
數十萬大軍來到異國抗秦,其中所需物資之巨,那也不是一般小諸侯國能承受得了的,武威國根本就承擔不起,所以張顯並沒有讓他們承擔,都是從本國運送過來的,只糧草這一項,可都是從上京城轉運過來的,參與運送的那就是近十萬餘人,大車小輛綿延數百里。
大仗打的都是錢糧,張顯也是硬挺著在打,不擊退秦國大軍,他將永無寧日,談何休養生息,發展國力。
現在狀況是把武嶽候差不多逼上了絕境,既然他主動派人來要求談判,張顯也就順水推舟,放武嶽候一馬,若真是把他逼急了,捨命一拼,夏軍肯定也要遭受很大損失,權衡利弊,於是在王彥建議下,張顯決定放走武嶽候和他手下的那二十幾萬人。
劉墉有些不情願,仗打到這個份上,一鼓作氣就能將這麼一大坨秦軍幹掉,這麼輕易放走他們,作為戰將,確實有些心不甘。
不過作為大將軍,他還是有全域性觀的,不會去任性,於是心不甘卻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放走武嶽候可以但是也不能便宜了秦軍,我打算調傑威軍配合水軍將秦敏那些人幹掉。”
劉墉冷著臉道。
“我贊同。”
王彥舉手支援劉墉的建議。
“哈哈,你呀。”
張顯笑看著劉墉。
“我已安排人準備將你送到池水城,你要是不親自到戰場上馳騁一番,怕是這心啊很難穩定下來。”
張顯對劉墉太瞭解了,官做大了,上不了戰場,把他憋壞了,需要找個時機讓他去發洩一下。
劉墉大喜,羅睺在此,送他的人自然是羅宗主了。
也就是張顯,換做別人誰能請動大能者。
“那邊的事你同徐老、肖老和龍辛坊協商解決,由你來做主吧,我就不參與了,我同王先生得同秦國打口水戰。”
“沒問題,秦敏那些人就不用回去了。”
劉墉高高興興的走了。
“王先生,你說武嶽候真的會直接退走嗎?”
王彥建議解除武嶽候那些人武裝後,放他們走,其目的是預測到,武嶽候會直接帶領諶江以北的那二十幾萬人,一起退到秦境內,所以張顯才採納了王彥的意見。
但是張顯心裡卻有些沒底,畢竟這數天過去了,鎮西候調令的糧草物資等已經運到了,有了糧草物質,再加上他的人數又增加到五十餘萬人,實力自然不小了,怕是他不甘心失敗,再捲土重來,或者增援攻取蘇汕國的陸凱。
“或許在蘇汕國那一股秦軍又不確定因素,但是凌威軍和北軍北上增援後,那個陸凱怕是不退走也不行了。”
張顯、劉墉和王彥在秦亢過來替武嶽候送信後,就專門研究了一下之後的應對之策,隨後給準備趕過來增援的馬歡傳過信去了,令他們返回沁陽城,由水軍協助將其軍團渡過諶江,先解決留守虞前關的那部分秦軍,然後西行夾擊攻擊池水關的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