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嶽候最後做出決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即便有了這個決心,但是怎麼個背水一戰,這其中有很大學問,二百萬軍隊,對於一箇中等諸侯國來講,那也算是佔總人口的一半還要多,如果不是諶江和黎江加上鄱陽湖這些天塹,橫掃武威國及半個夏國絕對沒問題。
可就是這天塹,卻讓武嶽候數百萬大軍難以發揮其威力,到是聯軍讓他數度遭受損失,甚至連晉陽侯都折戟落到對方手中,陷他於被動。
現在張顯又暗派人燒了他的糧草囤積地闞城和禹城,又把糧道給斷了,他要不怕身敗名裂,還是能保證數百萬人馬安全撤走的。
可是他被秦亢一激,又捨不得拋棄富貴名望,所以決定拼一把。
張顯、劉墉和王彥坐鎮順儀城。
各種情報源源不斷送過來,在郡署衙門後堂中,三人看著參謀們忙碌,他們分門別類分析者情報,在沙盤上作著標記。
“報。”
“講。”
“繆將軍已到達指定位置,靜待指令。”
繆新進入巴陵國境內,他卻沒有讓部隊停下來,而是直接穿過,屯兵收糧谷。
那裡現在是一片焦土,就連下虞關也被燒成廢墟。
谷內及周邊山上卻都黑乎乎的,沒有一點生機,神威軍將士看到這種情景,也是遍體生寒。
“恩,先讓繆新派一部分人收斂那些秦國人焦屍掩埋了吧。”
一場大火燒死那麼多人,張顯心裡也不是滋味,可是為了更多人能平安活著,他不得不為。
“還有,讓他們密切注意秦軍動向,我有種感覺,武嶽候有可能做出二次奪取武陵城的舉動。”
“恩,大有可能。”
王彥也是有所預感。
肖飛草擬了旨令,劉墉和王彥看過後表示沒有異議,於是交給張顯,張顯簽名蓋上隨身璽印,肖飛封印處理,然後簽發。
處理完了這件事,劉墉忽然提出;
“我覺得讓宋欣北軍後撤三十里為妥。”
“恩?”
張顯王彥先是驚疑,稍後對視一眼,隨即同時擊掌叫好。
“好,妙計。”
宋欣北軍十萬人駐紮在習交城北諶江邊,聯營數十里,同諶江北岸的秦軍中軍大營遙望對峙。
劉墉此計為陽謀,我退出三十里給你留個地,你若敢過來一戰,那就過來吧。
劉墉是大將,用的是大將風度策略。
但是一個人偌採取這樣的策略,會有兩種情況,一是有恃無恐,不懼敵手,讓你過來,照樣滅你。
第二種那就是驕兵,或者是愚蠢的騎士風度,公平一戰。
劉墉所做可不是什麼有恃無恐,也不是什麼騎士風度,是誘敵深入,而且是擺在陽光下的誘敵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