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耿直,他的話是玩笑,可是場合不對,卻把王彥嚇壞了。
劉墉說完馬上反應過來,他可以同張顯玩笑,卻不能拿王彥玩笑,剛想解釋,張顯卻笑著擺擺手。
“哈哈,王先生不必在意大將軍的話,不過你的建議的確別緻,現在來講,會讓那些人安下心來,大將軍的比喻,倒也貼切。
現在談利益分配還為時尚早,他們的眼光看的近,我們卻不能,我們要把視野放的更大些,眼前的蠅頭小利,不必去計較,不過我倒很欣賞王先生那潛在,沒有大胸懷大境界看不透的暗棋,也就是大將軍說比喻的大餅後面栓根繩,利益可以讓給他們,但也不是拿到手就了事了。
就按王先生的策劃去執行吧。”
最後張顯拍板定案。
“還有,就是最後談判事宜,也由王先生牽頭去做吧。
大方向是,秦軍必須撤出尚城國,戰爭賠償,俘虜的贖金,經管獅子大開口,尺度你們自己掌握。
另外,所得利益地盤我們可以不要,可有個條件,就是盟國必須開放境內的水路,我們的水軍可以自由航行,我們也給他們一個保證,不侵害他們的利益,如有外來侵略者,我們的水軍給與他們最大的支援。”
劉墉聽罷有些不解,這般耗時費力的打退秦軍,誰都看得出是夏國出力最大,耗資最巨,就算戰後分配利益,夏國也毫無爭議的那大頭,可是國王卻把所有利益都讓出去了。
王彥略一沉思,忽然眼睛一亮,他明白了張顯的意圖。
“陛下,實在是高。”
劉墉就搞不明白了,把蛋糕都分給了人家,高在哪裡?
他看向王彥,希望他排解一二。
王彥看了眼張顯,見張顯點頭,他整理了一下思緒然後解釋道。
“大將軍,你該知道我們現在邁的步子太大了,腳下不穩會摔倒的,但是秦軍大兵壓境,我們不得不硬挺著跟他鬥,可正面硬抗我們不是人家對手,就算聯軍再團結一致,也打不過秦國。
所以陛下一開始就劍走偏鋒,預先做了很多安排,現在最順利的,也是原本沒料想道能成功的,就是分化秦軍,擒拿住晉陽侯。
這一步成功了,我們就向勝利邁進了一大步,也因為這一步走贏了,讓聯軍內部出現了些許問題,但是他們眼界太窄,豈不知晉陽侯被擒,秦國可有兩個解決方案,一,是不顧一切的攻破聯軍防禦,哪怕拿下一個諸侯國,擒到一位國王,就能談判換回晉陽侯。
可真到了這一步,聯盟破也,誰還能擋住秦軍腳步。
這種可能性很大,因為他料想咱們不敢拿晉陽侯怎麼樣,不敢傷害他。
第二個解決方案,那就是談判,付出代價贖回晉陽侯,可是秦國不會就那麼輕而易舉的答應我們所要求的條件,即便答應了,那也是物質條件,他們不會撤兵。
給了物質,也許很大方的給予超過預想的物質,你想這些盟國國王會是什麼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