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裡一場大雨,讓本以水位漸底河流又一次爆滿。
這場大雨席捲了忢月大陸大半個東南之地,這雨來的突然而且狂暴,由西向東狂掃而過。
幸好這雨來的快而急卻持續時間短,不然定會出現洪澇。
雖然如此,可大部分地區正直秋糧收割時期,這場大雨卻也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諶江黎江頃刻間水位暴漲,讓秦軍好不容易架起來的數十座浮橋,眨眼被沖走。
武嶽候仰天長嘆。
“唉,天不助我也。”
數百萬大軍駐紮在諶江和黎江北岸已經數月,每日耗費的錢糧之巨,不是一般的小諸侯國能承擔的起的,就算糧草充足的大秦國也有些吃緊。
武嶽候心急,但是也很謹慎,浮橋搭起來了卻沒有下令渡江。
在他們面前有兩條江,諶江和黎江,諶江實際上是黎江的一個江岔,在諶江最上游,分出諶江這個江岔的地方,黎江江面寬闊且平緩,這裡有秦國五十萬大軍,其中有三萬水軍,但是秦國水軍的確很弱,稱作水軍算是高看他們了,應該叫做水手,他們也就是能撐船擺渡。
武嶽候的意圖很明顯,就打算在這裡將四十七萬精兵用船渡過黎江。
本來在這上游幾百裡外有座石橋,武嶽候也打算奪取那座石橋,但是巴蜀國,巴陵國和石橋歸屬國縱掖國竟然聯合起來,聚集數十萬大軍陳列縱掖國邊界,因為秦皇還沒有打算同巴蜀國決裂,所以有巴蜀國強力支援的縱掖國和巴陵國他也不敢輕易攻打。
沒辦法,武嶽候只好在尚城國境內想辦法渡江了。
尚城國現在基本上算是滅國了,一個小小的諸侯國駐紮著秦國數百萬大軍,人吃馬嚼再加禍害,離著黎江較近的城房屋都被拆了個精光,木材當做搭設浮橋只用,國民流離失所,被迫害致死或者逃離家園,大半個尚城國只見秦軍,不見黎民。
諶江對岸就是武威國,那裡多水澤。
舞陽候曾經佔領過那裡,大肆屠殺武威國臣民,造成千裡赤土,後背張顯大力支援下的聯軍給擊潰。
後來晉陽侯也差點佔領南蘇里國,後來也被擊潰,退到黎江北岸。
再後來張顯主持聯軍同秦國停戰談判,愣是逼著晉陽侯退出武威國國境,回到了諶江北岸。
以至於武嶽候到來,秦軍損失了百萬人的兩次南征又回到了原點。
“今年天氣異常,南方多雨北方乾旱,而且北方遊牧藩國還佔領著兩郡之地,本不該在對東南方用兵,可是、、唉、、、”
晉陽侯並沒有走,只是被罷免了總指揮權利,給武嶽候充當助手,他陪著武嶽候站在江邊檢視水勢,眼見江水滔滔,搭好的浮橋被沖垮,不由感嘆道。
武嶽候看了一眼晉陽侯搖搖頭。
“皇命難違,盡人事以聽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