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張顯倒是列外,只要忠心,又有能力,不在意他怎麼樣。
肖飛的舉動,就是典型的皇帝不急太監急。
忠心不假,只是不會做官。
張顯為什麼不急?
那是因為他懂得放權,一個人的能力終究有限,他不是萬事通,什麼都會,就算是他麾下那些能臣猛將,也都是各有所長,就如陳公威,他是文臣,卻專長軍事,所以張顯把他放在掌管全國兵馬的太尉府位置上,而不是處理內政。
李文輝文武雙全,但是他擅長內政,張顯就安排他管理內政,一國之相。
現在他離前線萬里之遙,並不瞭解前線的具體情況,而情報傳遞,也不可能把前線的詳細情況都說全,且傳遞還有個時間差。
因此張顯即便著急他也不可能一步就到了前線,在後面指手畫腳的,還不如掌握大方向,具體實施就交給前面的將帥和謀士們,過多的干涉,倒束縛了了他們。
張顯執著的要探查古墓群,也不是他不務正業,也不是真的非要至那個少年於死地,而是為了抓緊找到對他有用的寶物,提升實力。
因為時間不多了,以後面對的敵人會越來越強大,到最後大有可能連那些大能者都牽扯進來。
甚至建鄴城協議簽署者,或者說守護聯盟都會分裂。
畢竟戰到最後,定會觸及大部分大能者的切身利益,動了他們的乳酪。
因此張顯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升自己的實力,才不會陷入被動。
可是他的功法和元氣特殊,想提升實力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修為可以長進,元氣不充盈,修為再高也是欠缺,發揮不了本能的力量。
有了幾次奇遇,尋到了較為理想的源力,讓張顯有了經驗,他所需要的源力,都是在非常危險,甚至是幾乎無人能接近,能進入的絕地。
也就是說越危險的地方,才可能有他所需要的東西。
他就要回上京城,不久後就得親赴前線,在想來東部怕是沒有時間,沒有機會了。
他這兩天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的神識已經進入了那個山坳,看清了裡面的情景。
所說的古墓群,其實就是在山坳的最裡面,背靠北面一座山峰,前面是一處不是很大的小湖,看樣子這應該是人工形成的湖,因為這個山坳的聚水量不是很大,這處小湖又沒有出水口,算是一處死水湖。
這墓群有十三座像小山一樣圓形墳墓,最大的一座在最北面,緊鄰陡峭的山,在先前是兩座略小些的,分立左右,這兩座墳墓前面各五座略小些的墳墓。
依次分明,而這十三座墳墓東西兩面是參天的不老松樹,北面是陡峭的山峰,南面是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