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心而為吧。”
張顯知道羅燁想法,這些人肯定會拖累他們的,可是不管良心過不去,三女那一關也過不去。
豈不知張顯這個決定,將來給他帶來了不少好處,民心,孤兒成長起來後,成為帝國最中堅的力量,百年影響不消。
張顯羅燁向後面田園走去。
已是夜晚田園中蛙聲蟲鳴,小苗幽幽。
“這片園子都種上了,小苗長勢喜人,那些婦人著實勤快,看著綠油油的小苗高興地不得了,期盼著有個好收成,呵呵,這可是他們自己給自己種的,珍惜著呢。”
這些田園都,被羅燁分到接過來的那些陣亡的部下家人,這些人大部分都沒有自己的土地,最好的算是租種財主家的,一年下來去了租子,連吃的都不夠,有了自己的土地,怎麼不高興,不珍惜。
“等我們奪取江山建立帝國時,就應該推行這樣的均田制,這樣會給社會最底層的人一些實惠,鼓勵墾種,人們有了糧食有了收穫,不在吃不飽穿不暖,人心就思定,社會就穩定。”
“想法雖好,但是阻力定然不小,那些世家不一定會妥協的。”
羅燁憂慮道。
“是啊,我們要走的路還很艱難啊。”
世家是這個社會的毒瘤,很難剔除。
每個諸侯國都是由一個到幾個或者十幾個大世家,大家族聯合起來建立的,這些個世家、大家族,又同其他諸侯國世家大家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諸侯國難滅就是這個原因,牽一髮而動全身。
撂下這個話題,張顯沉思了一會。
“我們現在缺人這個問題我同陳公威談過,他提出在要塞東區建個招賢館,這主意不錯,我同意了,還有人建議,朋友介紹,親屬里拉人,目前來講也只能有病亂投醫,我的打算是建一所文武學院,這才是吸取人才的地方,可是想辦學可不容易,這事你先籌備著,選地方選教授,等條件成熟,就著手籌辦。”
“行,這事我有點譜,我那岳父可是大秦國文武學院出來的,學生眾多,有時間我同他商量一下,做出個計劃來。”
“找你就是這個原因。”
李文輝辦學,張顯打聲招呼他也不能拒絕,但是張顯知道李文輝對辦學不感興趣,而現在張顯也離不開他,所以張顯透過羅燁,讓他出面求李文輝幫忙,這就事倍功半了。
“公子你打算什麼時候奪取上京城?”
已經運作了這麼長時間,上京城也攪亂了,各大家族之間也開始有了裂痕,羅燁覺得該收關了。
“還得等段時間,原因是南方現在還不算穩,繆百川攻陷那麼城也沒有人去管理,亂的很,柴少那裡還沒達到目的,禁區剛開始接管,事情太多,劉墉也撤不出來,楊文輝和張宇那邊也沒有回信,這些事不解決完,就算拿下上京城,我們也是荒不擇手,就上京城這一塊就夠我們忙的了,其他地方更是顧不過來,別到時候,讓連武趁機反咬一口,那我們豈不是白忙活了。”
“也是,一大攤子亂事放在一起解決的確不是明智之舉。”
“還有更嚴重的事沒解決,這事不解決了,弄不好要崩碎我們的牙。”
“公子是說宋氏租地。”
“對,那裡據說有幾位宋家老祖,修為深不可測,不到宋氏生死存亡之際,是不會出現的,說歸說,猜測歸猜測,具體什麼情況,誰也不知道,這事不探明瞭,上京城不能動。”
“我派人去查探。”
“這個怕是不行,還是我親自去一趟吧,外面的事就按計劃執行,有什麼變動你同幕府商議著辦吧。”
“這,太冒險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