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有著兩部被稱為最古老的史詩的名著。
其一,名為《摩訶婆羅多》。
其二,名為《羅摩衍那》。
這兩部史詩乃是印度文化的基礎,對印度的文學與宗教的發展等等很多的方面都有著相當大的啟蒙作用。
印度的神話有很大的部分都跟《羅摩衍那》與《摩訶婆羅多》中記載的故事有所聯絡。
例如,《羅摩衍那》中的主角——羅摩。
而《羅摩衍那》中的主角羅摩,便是毗溼奴的第七化身。
在《羅摩衍那》的故事中講到,在人間,有一名力量無窮的妖魔,名為羅波那。
羅波那統領著一個叫做羅剎的種族。
那是一種專食人肉的惡鬼,乃是真真正正的妖魔。
因此,統領著這個妖魔種族的羅波那,即為羅剎王,也為妖魔之王,被人們稱為魔王。
羅波那擁有著不受凡人以外的神魔所傷的特性。
除了人類以外,其餘種族,無論是神是魔,均都無法在其身上留下一道傷痕。
為了殲滅這名魔王,天界諸神尋求毗溼奴相助。
於是,毗溼奴便降天為人,即轉世成人,成為了憍薩羅國的國王十車王的兒子,也成為了憍薩羅國的王子。
這個王子,就是羅摩。
不過,這位王子的生平卻是頗為坎坷。
他遭受到了異母兄弟的陰謀篡政,從而被流放到國外,流浪了整整十四年以上。
陪伴這位悲壯的王子流浪異國他鄉的人,只有王子的妻子悉多和其弟弟羅什曼那。
後來,羅摩一行三人流浪到了犯下諸多惡行的羅剎一族所佔據的森林,與眾羅剎展開了戰鬥。
英勇的羅摩接連的擊退了眾多的羅剎。
最終,羅剎一族的妖魔之王羅波那登場了。
連眾神都無可奈何的魔王垂涎羅摩的妻子,悉多的美色,將悉多給抓走了。
為了救回妻子,羅摩與弟弟羅什曼那踏上了旅途,趕往羅波那所在的城池。
在這個過程中,羅摩結識了一隻白猿。
白猿的名字叫做哈奴曼,乃是印度神話中的風神伐由的兒子,更是中國名著《西遊記》中的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原型之一。
結識了白猿哈奴曼的羅摩得到了這位風神之子的相助,在弟弟羅什曼那跟追隨自身的白猿哈奴曼的幫助下,最終殲滅了魔王羅波那,奪回了妻子,回到了憍薩羅國,成為了國王。
換言之,羅摩即是為了殲滅魔王而生的英雄,也是最終成功殲滅了魔王的王者。
所以,在末世裡顯現的他才會被稱為“最後之王”。
所以,天界諸神才會將討伐地上所有的魔王的使命交給他。
所以,追隨他的面具風神才會是擁有著白色體毛,能夠操縱暴風的猿神。
所以,幫助這位勇者承受身為不從之神所有的扭曲與狂氣,被其稱為弟弟的從屬神,就是羅什曼那。
沒錯。
殲滅魔王的勇者,其名為——
“羅摩……”
當言靈被編織,當這個名字從白堂鏡的口中響起時,最後之王的救世神刀發出了光輝,對此真名進行了響應。
這是煉劍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