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太可能。”
“別忘了上次米花酒店發生的事情。”
“是林新一親手揪出了枡山憲三,把琴酒逼得只能倉促現身,強行殺人滅口。”
琴酒轟炸東京的行為在旁人來看是武德充沛。
但在赤井秀一看來,這卻是一種狼狽。
他很瞭解自己的這個宿敵。
琴酒屬於那種只要有背後敲人悶棍的機會、就絕不會現身跟人鋼槍的陰險之人。
像米花酒店那次駕機開無雙的行為,其實是他在意外打擊之下實在沒有其他解決辦法,走投無路、狗急跳牆的表現。
所以,如果林新一是組織的人...
他怎麼會親手揪出枡山憲三,又把琴酒逼到如此狼狽的地步呢?
難道那天鬧烏龍的組織成員不只枡山憲三一人。
還有林新一?
這種可能性極小。
“而且,最重要的是...”
赤井秀一細緻而認真地對卡邁爾分析道:
“那天在米花酒店,酒宴上一同出席的還有幾名來自警視廳公安部的高官。”
“我們事後從在場人員詢問得來的情報顯示,當時在枡山憲三現形之後,那些公安部的官員就拉住林新一,私下裡聊了很長時間。”
因為當時在場人數眾多,人多眼雜根本無法保密,所以這些細節調查起來並不困難。
但組織並不知道這些細節。
他們甚至不知道林新一曾經和公安部高官把手言歡。
因為組織當時派去調查米花酒店現場情況的人...是波本。
讓公安臥底自己查自己,能查出來就有鬼了。
而FBI就不一樣了。
他們很輕鬆地獲得了這些情報,得知了林新一在宴會現場和幾名公安部高官的親密交流。
“我想...對方可能是因為親眼目睹了林新一逮捕枡山憲三時展現出的才能,所以心動地向他伸出了橄欖枝。”
“而這次警視廳突然正式接手案件,並派遣林新一來群馬縣負責調查此案,可能就是曰本公安在背後運作。”
當時林新一的確揪出了枡山憲三,也的確逼得琴酒狗急跳牆。
那些公安部高官也確實看中了他的才能,想要招攬他加入。
林新一會接手此案,也真是公安在暗中籌劃。
赤井秀一分析出的每一條資訊都完全正確。
只有最後的結論是錯的:
“我想,這位林管理官...”
“可能已經是公安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