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四場的兩個條件。
大家為什麼看於茗他們隊伍?
因為於茗的隊伍裡面受傷的多,受重傷的多。
比如冷彬,經過兩天的休息,他的傷勢並沒有什麼好轉,但也沒加重,不過他絕沒有上臺戰鬥的能力,如果他上臺去,只有被打死的命,否則只能認輸。
還有劉竹,朱榮這些人,她們都不可能上臺的。
袁青比他們好點,但也好不了多少,只能打打弱者,可現在,哪個隊伍還有什麼弱者?
還有不少受傷的,上臺也會有影響。
所以於茗的隊伍,有幾場是必須認輸的,除非於茗想讓他們死。
這樣一來,於茗的隊伍還能贏嗎?
這規則對於茗的隊伍不怎麼友好啊!
當然了,於茗也有活路,比如她抽中實力最差的七號隊,那就還可能贏。
不然他們面對六號隊伍都不一定能贏,更別說五號隊伍了。
於茗沒管其他隊伍怎麼想,她在想規則,規則這次沒說輸了的隊伍,替換了人以後,剩下的人死亡。
可能很多人都是這樣預設的,因為前面都是這樣規則,四個隊伍,兩個隊伍輸了,死掉一百人,那就剩下一百人了,只要再隨便拉出去一個人,那就夠九十九人了,戰鬥就結束了,這有什麼好想的。
可真的是這樣嗎?陳伯並沒有說。
為什麼要五十個人全部對戰?要看個人的實力嗎?
如果最後是挑九十九個實力強的人組合,那組隊又有什麼意義呢?
每個隊伍最少要贏三十場, 如果他們這個隊伍贏了三十場,那這三十個人是不是會進入下一輪?
兩個贏了的隊伍,最少有六十人,甚至更多一些,佔了一多半,而輸了的隊伍,他們也有贏的時候,他們可能贏四十場,或者更少,佔了一少半。
陳伯會把所有贏的人留到最後,輸的人全部淘汰嗎?
這還是看的個人實力。
如果是這樣,那冷彬,劉竹,朱榮,袁青等人肯定會淘汰。
這樣一來,隊伍就沒了作用,可他們在乎隊伍嗎?
並不在乎,不然規則不會說可以替換,從可以替換開始,就一直在打破重組,到了最後,把所有厲害的人組在一個隊伍,那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可這樣一來,自己的隊伍就要淘汰不少的人,這不是於茗想要的,留下所有的強者,成為一個隊伍,並不一定是好事,缺少粘合力。
可是自己有和對方談判的資本嗎?